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604209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一一流传在东北地区的民谣

材料二   2005年的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做出这样的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便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中国国民党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困难十四年”开始、结束的时间以及标志各是什么?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哪一方引起的?   
(2)依据史实回答,日本是怎样制造“卢沟桥事变”的?   
(3)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不实叙述,反映了日本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战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结果?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


(2)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3)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2019-04-06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被日本杀戮的死难同盟。

——摘编自新华网


(1)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蒋介石对这一事变持什么态度?
(3)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2023-02-1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将中小学教材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蒋介石北伐和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威胁到日本的地位时,1931年,日本的关东军制造了○○○○○,次年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宣布满洲独立。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文中的○○○○○指的是?。

材料二     1936年,蒋介石在视察西安时,被张学良扣押,直到他同意与共产党联合抗日。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2)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材料三     1937年7月北平的一起突发事件,随后蔓延开来。战场上的胜利使日本军事将领信心十足,他们放弃停战谈判,代之以毁灭性的军事扫荡。8月,上海遭袭。12月,南京陷落。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3)7月的这场“突发事件”是,12月,南京陷落后,日军制造了什么暴行。1938年,国军在战场上挫伤日军信心的重大胜利是。

材料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顾问们对蒋介石非常失望,因为蒋介石并不想对日作战,而是想保存实力……延安领导集体及其党、军队和群众组织拥有凝聚力、决心和高昂的士气,这些显然都是重庆缺乏的。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4)材料中的“延安领导集体”指的是哪一政党的领导集体,“延安领导集体”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而组织召开了哪一次重要的会议? “十四年抗战”最后结束于哪一年。
2018-03-01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