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6411824

材料一: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认为,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

材料二: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材料三:2017年10月18日,全国人民期盼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会议。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中共哪次会议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别指的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那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此政策推动下哪一座城市成为一座“一夜崛起之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5)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五大确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是古今中外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51年(顺治八年),政府掌握的土地(耕地)只有200万顷;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增至740多万顷;1812年(嘉庆十七年)已达791万余顷。由于注意了精耕细作,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显著提高。……江南地区开始推广双季稻,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此外,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如番薯引入中国后,到清代由福建等沿海地区很快推广到河南、山东、河北、陕西、贵州等省。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棉花的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将小麦、棉花、玉米、生猪、烟草、稻米、牛奶列为基本农产品。对减少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提供津贴,大体按实际减少的种植面积或数量发放……在1934年和1935年,黑麦、大麦、高粱、花生、亚麻、肉牛、甜菜、蔗糖也被纳入生产控制的范围……依据该法成立的农业调整局负责制定全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指标,并与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签订减产协议。

——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新中国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土地改革后,农业的分散经营制约着生产发展,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变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3年美国颁布《农业调整法》的背景,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给出的示例在空白处撰写简要说明,并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止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请列举“一五”计划所取得的交通建设成就1例。
(2)材料二中讲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八大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哪些严重挫折?
2023-08-23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篇】

材料一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1)材料中“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理论创新篇】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在这场社会变革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科技创新篇】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是什么?因为这项成果“他”被授予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谁?列举一个新时期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2020-06-27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