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公车上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5 题号:659735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2018·河南·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26]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八年级某班同学以“反抗与探索”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少分,务使天下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这一文件颁行于哪一次农民运动中?它反映了农民怎样的愿望?

材料二: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闻日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与其以二万万偿日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备,内变法度哉!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名上光绪帝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唯物史观】

材料三:洋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现代化的实质突破。洋务派竭力地维护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
【时空观念】

材料四:



(4)小明同学们绘制了如上图所示的中国近代三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将空缺的思想主张填写完整。
【家国情怀】

材料五:“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节选(1911年4月23日写于广州)


(5)回顾所学知识,材料五是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哪一革命行动前写下的诀别书?材料主要体现了林觉民烈士的什么精神?
2020-12-11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战争一战证明仅学技术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与日本相比,中国也有洋枪快炮,却没能在甲午战争中获胜,所以就开始学习制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1)据材料一所说的“开始学习制度”是指什么事件?什么事拉开了该事件序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有助于维新法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请写出一个为变法而流血的维新派人士的名字。
2021-10-30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孙宝瑄(1874—1924)生于晚清显赫的官宦世家,他家藏万卷、极爱读书。考察其“阅读史”,可从细微处窥见当时社会的交化。考察其阅读书目,回答问题。

孙宝瑄日记所载阅读书目一览(1893—1903)

时间居住地旧学著作新学著作报刊
1893-1894北京《左传》《策秀才文》《三国演义》等58种《海国图志》《万国史记》《中西纪事》《西事类编》《邸报》
1897-1898居住上海,1902年返回北京《周礼》《大清会典》《说文解字》等60种《天演论》《几何原本》《光学》《电学须知》《植物图说》《天文图说》《万国公法》《明治新史》《日本新史》等18种《时务报》《万国公报》
《知新报》等5种
1901-1903《中庸》《尚书》《老子》《西游记》
等73种
《宪法精理》《政治学》《社会学》《万国商业志》《哲学原理》《外交通义》《心理教育学》《日本制度提要》《埃及近世史》《俄罗斯大风潮》《英国工商业发达史》《黑奴吁天录》等88种《大公报》《新闻报》《新民丛报》等16种
1.根据上表,以下对表格中“新学”一词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世界古代史上未曾有过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B.适合初学者们学习的入门知识和基础技能
C.专指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各类文章、书籍等
D.由西方传入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
2.如表格所示,随着时间推移,“新学”在孙宝瑄阅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联系所学,完成下列填空。
·孙宝瑄接触新学是从阅读《海国图志》等著作开始的,他曾说由于当时“边事(边境的战事)起”,才“略涉洋务书”。根据表格信息,这里的“边事”当指_______战争;
·1897年至1898年间,孙宝瑄比较关注如《天演论》《时务报》等谈时务、谈变法的书刊,这些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促成的改革是________
·1901年至1903年间,孙宝瑄对新学的认识似有所深入,这不仅表现为其所读新学书刊的数量剧增,也表现为书刊的内容___________
3.上表所示孙宝瑄的阅读经历可以说明(认为“正确”在括号内填“正确”,认为“错误”填“错误”)
①他已完全摆脱封建传统思想,专注于新思想、新学说的研习(     )
②家境殷实、居住京沪等条件为他获取新学书刊提供了便利(     )
③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追求思想更新己在全国各阶层蔚然成风(     )
4.结合所学,说说孙宝瑄的“阅读史”透露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哪些特征?
2024-04-22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