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朝经营边疆和对外关系 > 郑和下西洋、南洋开发 > 郑和下西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 题号:666206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的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请你回答:

(1)据材料一的图片,概括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阅读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五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材料一中表示哥伦布航海路线的是_____;表示麦哲伦航行路线的是_____。(填字母)
(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他与材料一中的航行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为长征路线图,其中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的位置为________。(填字母)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5)结合材料五,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2023-06-05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选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各色手巾被面等物品。

——《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
(3)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郑和下西洋进行评价。
2019-08-29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至唐朝,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材料二   宋代海船无论在设计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并以庞大、坚固闻名于世。此外,宋代海船率先应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使中国的航海技术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海洋政策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如此的不同……前面一个阶段是从明朝开国到1500年前后。在这一阶段中,海洋政策的重要体现就是明朝的大航海活动,此时,中国经济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结构的转型,已出现了符合世界历史潮流的新趋向。然而,随着航海活动的终止,中国政府将自己与当时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


(2)材料三中的“明朝的大航海活动”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大航海活动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以后明清时期的海洋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2023-01-05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