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7146238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吸引了无数观众去了解秦朝的历史。


材料一 《大秦帝国2:纵横》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任用张仪,再一次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材料二 启良先生在《中国文明史》中说: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郡县是相对于分封而言的,二者之不同,既是中央对地方控制方式之不同,亦为王权的大小之不同。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君臣携手"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会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同学和刘芳同学产生了分歧(见下图),两位同学评价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知识点】 商鞅变法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社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化状态,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材料二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三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两位同学产生了分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最重要的变革是什么?并指出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法”的内容。
(3)你同意材料三中男孩的观点还是女孩的观点?评价历史上变法(或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2020-09-02更新 | 1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哪些改进?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材料三: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3)根据材料分析导致商鞅“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4)孝公死后,“商君”最终被车裂,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君”变法作用有哪些?
2021-10-23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许多人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期间)天下大捻(半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春秋时期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社会状况。
(4)依据材料四,指出唐中期以来南方土地利用率发生变化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1-05-2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