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72957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不少于两个)?

(2)“六王毕,四海一”的实现与秦国的哪次重要改革密切相关?

材料二:


(3)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哪一学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确立了其正统思想地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该变法的时间是哪一年?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中的车裂商君,那么是不是说明这次变法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达奚

独孤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丘穆陵

尉迟

(3)材料三、四共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此次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提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具体指改革中的哪一内容?
2023-02-09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魏主)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管仲改革”,写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中与富国强兵有直接关系的两项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场重大改革?材料三的内容是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这场改革对当时的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变法或改革的认识。
2017-03-30更新 | 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主要内容。
(2)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伟大工程



(3)材料二中的工程叫什么?由谁主持修建的?其修建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一、材料二涉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著名改革家,一个是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你认为他们的哪些精神非常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2022-11-25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