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7556192
歌谣中的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形象生动地重温和再现历史。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

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2)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请你写出春秋五霸中的另外四位霸主。
(4)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战争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战争是争霸称雄的一种手段】

材料一: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为了称霸,在军事上付诸战争,出现了“春秋五霸”。


(1)请问春秋时期哪一诸侯国首先称霸中原?晋国是谁在位时成为中原霸主的?
【战争是智慧较量的一个舞台】

材料二: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七个强国之间长期混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智者取胜、愚者惨败的故事不胜枚举。


(2)请问“围魏救赵”出现在哪场著名的战役之中?“纸上谈兵”导致惨败的故事又发生在哪场战役之中?
【战争是实现统一的一种形式】

材料三:下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写诗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3)“秦王扫六合”是在何时完成的?李白的诗称赞了他的什么功绩?
2022-10-03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材料三:商鞅变法内容

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依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
(3)据材料三说说商鞅变法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2023-10-07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今天,我们选取战国七雄中的三个,以点带面,回顾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一)楚国

材料一:楚国,是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脉。3600多年前,自认为火神祝融之后的楚人在商朝军队的驱逐下,被迫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并被商朝认为南方的蛮族。几百年间,楚人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着重回中原怀抱的机会。于是,鬻(yu)熊率领部族参与推翻商王朝的战争,甚至死在了征讨的路上。


(1)材料一中“驱逐”楚人的商朝是由谁建立的?商朝时我国已经有了哪一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鬻熊率领部族参与推翻商王朝的战争”在何时获得胜利?

材料二:然而尝尽艰辛、饱受屈辱、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楚人依然被周王朝排斥在中原文明主体之外,直到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爵”,封地五十里,虽然爵位低下,国土狭小,但楚人毕竟拥有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了中原礼制体系中的一份子。


(2)联系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描述了西周的哪一制度?根据这一制度,诸侯对周王有着怎样的义务?

材料三:“人物甲”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国君,他在险恶环境中成长,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国家危机,改革政治体制,体现王权的魄力;重用贤相发展农业,楚国的国力被极大的提升。明君贤臣,风云际遇,造就了他春秋时期的雄图霸业。“人物乙”是春秋后期楚国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材料三分别描述了哪两位楚国的代表人物?

材料四:丹阳之战,楚师大败,楚怀王亲自赴秦议和,却遭囚禁,实为楚国奇耻大辱,三年后,楚怀王在咸阳郁郁而终。绝望中,屈原跳进了汨罗江。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十余年后,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率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4)材料四中的“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哪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二)齐国

材料五: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首封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战国初期,齐国由大夫“A”取代。


(5)材料五中的吕尚辅佐哪位周王完成了灭商大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处应填写什么内容?

材料六: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齐国逐渐强盛。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材料七: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个,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齐国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文物春秋战国史》

戎狄多居山间擅长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

——《三晋古文化源流》


(6)判断材料六中的“他”是哪位国君?阅读材料七,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三)秦国(秦朝)

材料八:秦国,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所灭。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王东迁,因功被封为诸侯。


(7)材料八中的“周王”是哪位周天子?“周王东迁”至何地?

材料九: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


(8)材料九中的这场变法,在经济领域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9)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九中“卫鞅”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主张,应该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哪一学派?这一学派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材料十: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13岁时即王位,22岁的嬴政在故都雍城举行成人加冕仪式,并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亲理朝政”,重用李斯、尉缭,先后灭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他的统治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1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阅读材料十,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评价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
2019-12-0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