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7886749
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黑暗统治,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富强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次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更是迫在眉睫。康有为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1898年,光绪帝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百日维新”。

材料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苹命者”,清廷腐败,“无一事不足以丧吾大陆……处于今日,革命固不得不行”。“然则满洲弗逐……以期至乎独立不羁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数也……亦终为欧、美之奴隶而已矣”。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公车上书”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章太炎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革命固不得不行“的思潮迅速泛滥的直接原因。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5)请例举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人民做出的两件好事。
(6)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体”“用”之变

材料一 “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注:冯桂芬改良主义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

材料二 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

材料三 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宝文集》之二第3一4页


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归纳近代中国“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近代中国“体”“用”观变化的时代背景。
(3)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体”“用”之变的认识。
2020-05-05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度。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西洋)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李鸿章等人为实现“自强”发起什么运动?为“自强”创办什么性质的工业?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梁启超等人后来发起的一场变法?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5)综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
2019-12-22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分析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1898年百日维新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006月廊坊大捷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武昌起义


(1)从大事年表中选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演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填写序号(至少两个)并说明理由。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封建统治者、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仿照示例,填写表格)。
不同阶层相关序号重大历史事件
封建统治者
农民阶级2、10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8、12维新变法

(3)结合年表和以上探究,归纳出中国近代史前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2022-10-18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