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7887040
某校八年级(1)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同阶层进行了不断地探索斗争,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不同阶层的探索活动有哪些?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8周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目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材料四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中国自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收获与拓展】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材料四: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请列举两个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并指出这一系列举措在中国历史上有何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有哪些超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依据材料四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2023-10-07更新 | 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近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地主阶级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1)材料一评价的是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个重要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据雷顾《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中国的失败”是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中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3)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献?它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发起了哪次近代化探索?这次探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2023-10-10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各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你怎样评价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2019-04-16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