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8057485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什么?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4)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它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国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基辛格《论中国》


(1)“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是指哪两场战争?据材料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东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需求,4万万人如阶下因

——《新政真诊》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方在“中东一役”中丧失的权益有哪些?这一役的失败带给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材料三: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她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含身救亡,不断探索教国教民,赢得新生的道路。


(3)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能够摆脱屈辱,赢得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9-04-01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归纳整理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慈禧太后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擭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⑥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⑧邓世昌壮烈殉国回答问题:
(1)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以史为鉴,你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021-01-13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三个条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历史的教训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2020-09-1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