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对外开放 > 经济特区的建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815819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

(1)哪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首选这四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材料三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什么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良好开端】

材料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材料一中的大会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指的是?
【曲折前行】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失误,那么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从这样的失误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伟大转折】

材料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历史性的决策?
【走向新生】

材料四: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材料五: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4)材料四中粮食产量的变化得益于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5)根据材料五说明,我国1980年在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设立经济特区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作用?
(6)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1-04-12更新 | 1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1.8%15%,这是40年来中国经济总占世界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3.1%,这是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福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奇迹


(1)材料一中“历史性抉择”是在哪次会议做出的伟大决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伟大决策在“对内改革”方面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的任意两个。并简析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4)根据材料四年代尺的提示,写出A、B两处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23-01-11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该事件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惊天动地】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中,中国的司令员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改天换地】

材料三:1950一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3)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改变,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 )
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翻天覆地】

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5)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举出另外两例1980年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在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2022-06-16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