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8244370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材料三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    朝创立的   制度。这种“科第之设”制度的特点是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以上三材料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指的是?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说出与唐朝另一位僧人有关的事件。这体现了唐朝对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2023-03-27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者徐中约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巨(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四: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行政制度?图二反映宋太祖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相权?
(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2024-06-28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在科举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隋炀帝和武则天各有何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隋朝到明朝科举制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忽必烈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摘编自《中国网》

(2)材料二中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忽必烈主导建立的中央和地方“新秩序”主要有哪些“新”表现?

材料三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部门。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怎样改革官制的措施?他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和借鉴?
2024-07-23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