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焚书坑儒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8362844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诗词是与中国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下面这段毛泽东的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
(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
(2)举出唐代两个盛世局面。
(3)列举宋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建立元朝的是谁?
2020-07-18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
(2)材料二所表述的是汉武帝推行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这一措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4)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0-04-17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灰烬、兽骨和树籽等。


(1)材料一说明北京人已经会用火,火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2)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材料四:公元前 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4)材料四反踪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材料五: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5)根据材料五,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什么样的思想?

材料六: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6)根据材料六,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2021-10-24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