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齐桓公称霸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862959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什么他可以首先称霸?

(2)材料二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3)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请概括材料三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2018-02-08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争霸孕育着各民族历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各民族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的华夏族同姓诸侯国、各民族国家逐渐联为一体,互相依存。

——摘编自杜国林《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霸主。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争霸孕育着各民族历史发展的新趋势”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请回答:
(1)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文化较高诸邦”,结合所学知识,齐桓公在位时任用谁进行改革?成效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材料二中反映了哪些变法内容?(照抄原文不得分)
(3)请结合所学,坚决主张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北魏的皇帝是谁?概括材料三反映出来的改革措施。
(4)结合所学,请你写出对改革的认识。
2019-12-03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