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8984992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材料二:



(1)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图一图二,图一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他有什么权力?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材料三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国力强盛。工匠们正在铸造一个巨大的青铜器。这项大型工程在当时堪称尖端科技,从采矿、冶炼、运输、合金、铸造、修饰成形,过程漫长。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司母戊鼎,因鼎身的三字铭文而得名。铸造这件B32.84千克的青调器,前后各道工序均需大量熟练工人协作配合。所需金属原料王少在一千千克以上,而且必须有巨大的炉……“鼎”逐渐成为象征国家和权力的传国重器。

材料四     周初的分封,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摘编自韦东超《朝贡体制和分封制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填写下面表格中所缺的内容。

朝代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都城

阳城

周武王

周幽王

(2)材料二中所讲述的“大同”到“小康”,这两个时代有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列举国宝“司母戊鼎”承载的一则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说明凡初分封制的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
2021-11-09更新 | 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阴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风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摘编)

(1)材料一中“法家骨干”的代表人物是谁?写出其留下的“示范后世”的主张。

材料二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

——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僵的建议,使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材料三中,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诸侯王”源自于西周确立的哪一社会等级制度?
2024-02-28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部落的管理、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些可行的制度,在制度之下加以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二:下图是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现的一种重要制度。



(1)材料一中的“公天下”和“家天下”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采用“公天下”这种制度的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有哪三个?
(3)材料一中,“家天下”开始于哪个朝代?哪位历史人物?
(4)材料二图片所示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什么?写出材料中①②③④对应序号的名称。
2022-10-1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