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地理综合库 > 世界地理 > 居民与聚落 >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题型: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7 题号:22479139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   探究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项目背景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以“探究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下面是项目式学习内容。

任务一   收集信息

(1)分别说出窑洞和徽派传统民居所属的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区域间的界线。

任务二   分析探究

黄土高原窑洞

窑洞有的傍山而建、有的平地而箍、有的沉入地下,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风貌。窑洞是人们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及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而成,被称为绿色建筑,美观耐用,冬暖夏凉。

徽派传统民居

徽派传统民居房屋以砖、木、石为原料,木构架为主,屋顶为青瓦铺盖,有一定坡度。建筑分布集中,为防风、防火,在居宅两端墙顶砌筑有高出屋顶的马头墙。


(2)从窑洞和徽派传统民居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建筑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不同,请归纳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任务三   成果展示

在项目式学习中,同学们制作了一些传统民居的模型(如下图),并计划在家长开放日举办作品展览活动。

(4)选择你最喜欢的传统民居,就其分布地区和建筑风格加以介绍。
(5)列举一例山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点。
2024·山西晋中·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8]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同学们在地理课上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西亚传统民居、图3为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1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____(均匀/不均匀)的特点。甲、乙、丙三地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____(中低纬度/高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多分布在____(沿海/内陆)地区;从____(自然因素)看,多分布在平原。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地____(选择填空)。
A.极端干旱B.气候湿热C.终年严寒D.地势高峻
探究问题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自然环境西亚传统民居特点
全年①____(炎热/寒冷)为减少热量的传递,墙体较厚
降水②____(多/少)屋顶形状为③____(斜顶/平顶)
风沙较大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④____(大/小)
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⑤____(多/少)材料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

探究问题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资料:萨那古城地处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


(3)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
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3-11-30更新 | 67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它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读“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人类文明发祥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选填“资源”“河流”或“气候”),甲地主要流行语言为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结合地图归纳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中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回答2点)
(3)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相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下图所示的清真寺是______(宗教)的代表性宗教建筑,该宗教产生于______(选填数字序号)半岛。该地以______色人种为主。

(4)四大人类文明发祥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世界遗产,对这些世界遗产应该持有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多选)。
A.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B.合理开发,适度发展旅游业
C.控制工业污染,严禁乱涂乱画D.在周围修建现代化高层建筑
2023-11-29更新 | 125次组卷
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题目。

材料1.《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材料2.乡村和城市景观图,“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示意图。



(1)聚落的类型
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一般来说,聚落分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中A为____聚落,B为____聚落,材料1中的“桃花源”属于____聚落,我们生活的石家庄属于____聚落。
(2)聚落的形成
结合图中“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B.聚落就是许多人打猎的地方
C.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D.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3)聚落的发展

根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判断,图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答出1点即可)
(4)聚落的保护

特色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杰作,东南亚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民居照片。读图,完成要求。



①马莉娅家乡的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其主要原因是____
A.气候炎热多雨B.地表蜿蜒崎岖C.气候炎热干燥D.地形以平原为主
②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一般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其原因是____
A.由当地居民的民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减少强烈的太阳照射和热风进入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③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2022-12-08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