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下图中的特色民居建筑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终年严寒B.炎热干旱C.高温多雨D.空气稀薄
2023-06-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3.4 世界的聚落-【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七年级地理暑假精品课(湘教版)
2 . 让我们用区域认知的方法认识亚洲。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定位置:描述亚洲的海陆位置________
(2)析气候:世界上大部分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说明亚洲气候_______。其中,在亚洲面积最大、在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气候,受其影响,该区河流多为内流河。
(3)看地势:亚洲大陆沿30°N地势变化特点是________
(4)探生活:高脚屋是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利于________,屋顶坡面长且陡,利于________;东南亚旱涝灾害频繁,主要是由于图中_______(选①或②)季风的时强时弱造成的。
2023-06-2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亚洲(高频非选择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3 . 婺源县的篁岭村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这里是一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徽派古村落,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要知道婺源县的地理位置,应查阅(     
A.世界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C.江西省政区图D.江西省气候图
2.篁岭古村落民居的屋顶多呈“人”字形,反映出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密B.降水较多C.地形平坦D.气温较高
3.对篁岭古村落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A.拆旧建新B.整旧如新C.修旧如旧D.建新如旧

4 . 潮州古城牌坊街的“骑楼”是岭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图为街道两侧为“骑楼”。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步行长廊的目的是(     
A.避免蚊虫叮咬B.阻挡寒潮的侵袭
C.减少风沙侵扰D.为行人遮阳避雨
2.保护潮州古城“骑楼”应当(     
A.修建其他风格建筑,使之与“骑楼”形成鲜明对比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
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

5 . 如图示意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两种典型民居,完成下面小题。


   
1.两种民居屋顶坡度都较大的原因是(     
A.便于积雪滑落B.节省建筑材料C.增强遮光效果D.利于雨水倾泻
2.两种民居在建筑上的共同优势是(     
A.冬暖夏凉B.抵御风沙C.就地取材D.坚固耐用
2023-06-10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6.1 聚落与环境(分层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
6 . 读亚洲局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夏季盛行____季风(风向),降水丰沛,传统民居墙体高、屋顶坡度大。
(2)B地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淡水鱼产区,被誉为“____”。
(3)AB两地气候迥异的主要原因是:B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最大的大洋C____,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7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阅读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1.诗句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乡村,这里有板桥B.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的特点是(     
①规模较小②空间分布较分散③聚居的人口较少④呈团块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该聚落最有可能分布在我国(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8 .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生动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等。读我国某地传统剪纸图案,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A.窑洞B.吊脚楼C.土楼D.蒙古包
2.图中景观多出现在(     
A.云南B.陕西C.内蒙古D.福建

9 . 皖南和赣北的徽派建筑融合了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特色。下图示意徽派建筑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徽派建筑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     
A.坐北朝南——终年寒冷B.墙体厚实——昼夜温差大
C.墙体高大——风沙较多D.屋顶坡度大——降水较多
2.对徽派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正确的是(     
A.拆除陈旧建筑B.全面禁止参观C.合理适当修缮D.建成现代风格
2023-05-13更新 | 124次组卷 | 5卷引用: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分层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

10 . 某校学生到位于陕西省骊山(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北麓的某古人类聚落遗址开展研学活动。该古人类聚落遗址距今约6300~7000年,房屋多为规模较小的半地穴及地上圆形房屋,大型地上方形房屋有五座。读学生绘制的该古人类聚落遗址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当时居住在该遗址的先民而言,推测图中河流的突出功能是(     
A.获取丰富水能B.水源地及防卫
C.跨流域调水D.举办龙舟比赛
2.该遗址大型方形房屋的门口布局有利于(     
A.规避自然灾害B.改善房屋采光
C.加强协作联系D.房屋换气通风
3.秦岭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源流,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下列关于秦岭北麓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拓展人文交流,打造世界级文化论坛B.多维度调查研究,形成系统数据库
C.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D.古人类聚落遗址应全部拆除,新建高楼大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