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微观现象解释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 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__________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 _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3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大同一中九年级阶段性水平测试化学试卷
2 .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药品】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40℃水、80℃水
【实验仪器】小烧杯、大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 ______
【实验步骤】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观察到 ______ ,得出结论是 ______
(2)在B烧杯中盛有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在A烧杯中的小试管内盛有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烧杯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 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3)用上述药品和右图装置,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 , 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 , 通过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出正确结论。
2016-11-28更新 | 4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3 . 物质的世界五彩缤纷,而构成物质的微粒却又充满神奇色彩。下面是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现有ABC三个烧杯,在A烧杯中加入浓氨水,在B烧杯和C烧杯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和水。此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是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C烧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堂演示实验时,老师按图2所示将红墨水和酒精分别混合后,可以观察到两支细玻璃管中都出现了一段空柱,但是细玻璃管_____(填“a”或“b”)的实验现象更明显,试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4 .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一;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二。由实验I两个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 。也有同学认为是烧杯壁上的某种物质掉落到B烧杯中产生的,请设计实验验证: 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还设计了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____ ,理由是 ______
2016-11-28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
5 . 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________________ ,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________ (填热塑性热固性)塑料.
[反思]1)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________________ ,所以要控制使用.
2)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_____ 装置;
(2)图②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_____
(3)图③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溶液pH 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2016-11-28更新 | 5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化学
7 . 如图所示,取2块玻璃片放在桌面上.另取2块白色的小纸条,分别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浸湿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罩上烧杯。请回答:
   
(1)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那么浓氨水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几分钟后,可观察到滴有酚酞的纸片变红色.表明分子具有_______的性质。
2016-11-28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永州卷)化学
12-13九年级下·江苏扬州·开学考试
8 .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
2016-11-28更新 | 1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江都大桥初中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11-12九年级上·湖北宜昌·期末
9 . 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1)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烧杯A烧杯B
现象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此处不必填写)

(2)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226次组卷 | 6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