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锌片、铜片和稀硫酸可构成化学电池,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烧杯中溶液始终无色.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锌片和铜片,目的是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
B.该装置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C.该实验过程中,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D.随着反应的发生,烧杯中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稀硫酸
昨日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县区联考九年级中考二模物化试题-初中化学
2 . 已知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加热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有一瓶生锈铜粉(其成分为Cu、Cu2(OH)2CO3和H2O)。某兴趣小组为测定该铜粉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取mg该铜粉样品进行实验,实验时先连接装置A、B,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连接装置B、C、D、E,点燃B处酒精灯。待铜绿全部分解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实验测得装置C、D的质量分别增加m1g和m2g。(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C、D内分别盛装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铜粉样品为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该样品中铜绿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熄灭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①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通入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以免影响实验
②实验结束后,装置B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m1-m2)g
③将装置C和装置D的位置调换,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去掉装置E,会使所测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偏小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5月中考适应性九年级理化试题-初中化学
3 . 龙泉印泥素有“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的美名。制作龙泉印泥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分析流程,解决问题:

(1)在研钵内将朱砂等原料进行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
(2)混合缸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在石白内反复捶打藕丝也不易断裂,说明藕丝具有的优良性质是________
(4)印泥装入瓷缸后再存放半个月,可使各成分充分融合,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5)蓖麻油需经过蒸煮和长时间的暴晒,蒸煮时,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 . 研究小组围绕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气体体积的测定进行探究实验(如图1)。

   

实验一:
①组装仪器,________。
②装药品,调节量气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读数。
③将分液漏斗旋塞打开,使稀盐酸滴入A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
④冷却至室温,调节量气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读数。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请将上述实验步骤①补充完整: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图中导管G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顺利滴下,_______(填序号)。
a.加快反应速率          b.防止滴入的液体对测定气体体积产生影响
(5)步骤④中调节量气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量气管缓慢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实验二:
为减小实验误差,研究小组预将B、C中的水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继续进行以下实验:在18℃下,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两瓶250mL二氧化碳气体,分别加入50mL水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振荡,用压强传感器分别测定两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数据如图2所示。

   

(6)由图2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原因是______(结合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7)结合实验一、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气体在某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b.实验探究、尊重实证是得出结论的重要途径
c.可在图1仪器B液面上方加一层植物油来减小实验误差
2024-05-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江阴市中考化学模拟测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验证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

(1)步骤一观察到红墨水逐渐扩散到整杯水中,最后变成均匀的红色溶液。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①步骤三观察到烧杯中滤液的颜色为______色。甲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有疑点,有可能是滤纸对红墨水起到了作用,应增加一个实验。说明甲同学的结论是合理的。请你设计这个实验: ______
【活动二】探究不同种类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查阅资料】制备果壳活性炭的流程如下图:

【进行实验】室温下,在三个相同规格的锥形瓶中分别装入花生壳炭、核桃壳炭、竹炭;然后在三个锥形瓶中各充入等量的二氧化氮气体(呈红棕色),用橡皮塞盖好密封,观察并记录瓶内气体红色褪去的时间。
(3)①碳化过程用作为保护气,利用的主要性质是______
②活化过程需将碳化得到的炭粉和加入的活化剂充分研磨,其目的是______
(4)根据如图2所示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活动三】探究不同颗粒大小的活性炭吸附能力

(5)丙同学使用了二氧化硫传感器测量等质量,颗粒大小不同的两份同种活性炭吸附集气瓶内二氧化硫时集气瓶内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化,根据实验得出的图象变化,得出了相同条件下,颗粒越小,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越强的结论。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在图3中绘出实验的图象______
(6)丁同学又在丙同学做完实验后,接着使用二氧化硫传感器测量了随着温度升高瓶内二氧化硫的变化,实验图象如图4所示,根据图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024-05-19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霍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6 .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小敏将碳酸氢钠溶液当成碳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生成了白色沉淀,于是小敏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意外现象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沉淀是什么?
【查阅资料】室温(20℃)时,碳酸氢钙的溶解度为16.6g。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气体是二氧化碳,沉淀是碳酸氢钙。
猜想2:气体是二氧化碳,沉淀是碳酸钙。
猜想3:气体是二氧化碳,沉淀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氢钙。
小敏提出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小组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2)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实验方案或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将①中烧杯内的混合物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
产生的沉淀不是碳酸氢钙,而是碳酸钙,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室温下取10g②中滤渣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___________
取②中滤渣于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2正确。
【交流与反思】小组同学向1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溶液,测得生成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3)从图像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一条)。
(4)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同学只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4-05-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物理化学试题1-初中化学
7 . 学习金属后,小组同学对烧烤时包裹食物的“锡纸”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锡纸”实际是金属铝。最初的锡纸确实是由锡制造,但后来人们发现铝箔比锡箔更轻、更薄、更柔软、更好弯曲和紧密包装,也比锡箔更防潮、更耐腐蚀,逐渐取代了锡。
(1)铝箔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
(2)为证明“锡纸”的成分是铝,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前锡纸已打磨过),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将表面积相同的锡纸和锌片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_______
实验现象及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有固体析出
得出结论锡纸的成分是铝而不是锡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反思:通过实验可以确定锡纸的成分一定不是锡,但不能完全证明该锡纸的成分一定是金属铝。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只要能测出锡纸的相对原子质量就能证明,请你想办法帮助他们测出锡纸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
2024-05-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化学试题 -初中化学
8 . 化学小组的同学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1)“寻碳思碳”
①空气中的CO2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②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种思路是___________,另一种思路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
(2)“海洋固碳”

①同学们利用如图1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探究。将水注入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若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海水吸收了CO2
②小组同学认为该过程也伴随发生了化学变化,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人工控碳”

①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的CO2捕捉器,如图2所示。“捕捉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捕捉器”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 NaOH溶液, 其优点是______
②为探究“捕捉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石灰水,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如发现溶液变红,认为溶质有 Na2CO3和NaOH,请改正该错误方案:______________
(4)“绿植吸碳”
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并释放出氧气。假如某同学家中排放的CO2有22g被植物吸收,计算释放氧气的质量。
2024-05-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招模拟考试(一)化学试卷
9 . 碱式碳酸铜常用制造于烟火、颜料等。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影响产率的因素。
【资料】①产率
是绿色固体,难溶于水,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③制备原理:
【进行实验】
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定的产率。
【解释与结论】
序号温度/℃Na2CO3溶液体积/mL反应时间/min产率/%
208163.5
2010169.1
2012173.3
2012374.6
4012380.3
6012386.8
6012174.3
6012279.6
6012490.4
(1)反应完成后,将生成物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并洗涤、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2)为了使生成的稳定,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反应体系的pH______7(填“>”或“<”)。
(3)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4)由实验④⑤⑥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5)由上述实验能得出反应时间与产率的关系,依据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继续实验】
(6)补做实验,在上述实验最佳制备条件下,证明用替代,产率会更高。
实验方案:取溶液,加入溶液,______
2024-05-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第十三中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5月月考试卷
10 . 某学习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CO2和锌粉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Pd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黑色金属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先打开活塞K,一段时间后再点燃d处酒精灯
B.装置b、c可以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替代以达到除去HCl(g)和H2O(g)的目的
C.装置e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D.装置f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2024-05-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学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