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5 道试题
1 . 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今日更新 | 7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自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奠定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以来,国际关系就随着工业文明和全球化的潮流不断深化和演变,从单纯的主权国家关系演变为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集团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从战争与和平等国际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合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个相反相成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表现为:国际关系的整体性与分散性同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同样明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遇到单极企图的挑战.

——摘编自谢晓娟、周延召《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提取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   作为不同地区的文明,因文明的属性不同,其创造的相关成果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与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而不同的文明又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迄今为止,世界上的文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摘编自杨共乐《文明与文明观刍议》

请围绕“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黄石市实验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4 . 【技术革新】

从生存和繁衍的角度来说,小麦可说是地球上最成功的植物。但是人类需要为小麦除草, 除虫浇水,从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不仅患上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这类疾病,还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 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但是,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 的变化。另外,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人教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围绕“技术革新与人类社会发展”,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初中联盟2024年中考信息卷(2)历史试卷
5 . 工业革命时期,庄园主们为了赚钱,加大了圈地力度,强行收回了一些雇农的土地,并把他们赶 到了城市里。庄园主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需求短缺B.工厂规模的扩大C.城市化进程加快D.粮食需求量增加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初中联盟2024年中考信息卷(2)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全书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于特定的数学问题,从土地测量到货物交换,从工程问题到税收管理,再到天文预测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B.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
C.数学的普及促进农业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局面,我国外交事业翻开了新篇章,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下图是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推动中国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潮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积极推进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7日内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咸宁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从表中可以提炼出“国家统一”、“科技创新”、“杰出人物”、“对外交流”等关键词,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确定你的观点。并从表中提取世界史和中国史历史事件各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综合运用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知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北省领航学校联盟2024年6月适应性考试 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清朝初年,由于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朝廷实施“禁海令”,郑氏降清后康熙曾下令解除海禁,各国商人一时间大量涌向中国,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乾隆时期规定广州是唯一贸易口岸,在此实行商行制度,所有对外贸易必须通过由朝廷认可和管理的“十三行”进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其中规定更加具体和细致。以上材料说明:          
A.清朝一直严格执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B.清朝“海禁”政策有效抵抗了外来侵略势力
C.闭关锁国政策在乾隆时期得到制度完善D.清朝时期的对外贸易逐渐走向良性发展
2024-06-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黄石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他们不仅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而且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上材料说明(     
A.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4-06-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