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2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 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摘自《世界史(以文明演讲为线索)》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如图)。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该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实现“权利”诉求和“人权”伸张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示反映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示意图》

材料二   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正反两面的文字(部分)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交战中死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1)识读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经过。(要求:描述完整的航行经过,包含关键的时间、地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纪念碑正反两面简要评价麦哲伦。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哲伦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格

时间

事件

影响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8月26日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了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3—1794年雅各宾派统治法国陷入恐怖时期
1799-1815年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奴役了当地人民

——据[美]佩里《西方文明史》编制

(1)简述材料中“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影响。
(2)黑格尔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得出结论:“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自由和人权,得到的却是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专制”。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4 .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A发动_____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_____成立

材料二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和三民主义的内容。
(2)在材料二表格中的A.B处分别填入相应的事件或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请你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某班布置“探寻红色文化”展板,请你参与完成。
探寻红色文化
板块一
会议
会址




板块二
历史
照片




板块三
英模
人物



(1)请将“板块一”的会议与下面的意义或内容相对应。(标出序号即可)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板块二”中任选一张照片,介绍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标注事件名称、并概要介绍其结果或者历史意义。)
(3)“板块三”的三位英模人物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怎样的时代精神?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某班同学以“辉煌灿烂的中外文明”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哲学——撰写小传】

(1)请你任选一位人物,为其撰写人物小传。(从主要贡献、评价等方面撰写)
任务二【文学——赏析作品】
作品一

作者:曹雪芹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洞察。
作品二
《哈姆雷特》

作者:
讲述了哈姆雷特王子为报父仇与叔父克劳狄斯斗争的故事。哈姆雷特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最终在与克劳狄斯的决斗中死去。

(2)分别写出作品一的名称和作品二的作者。选择任一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价值。
任务三【科学——论证观点】

(3)请你从上述科学家中任选两位,论证“科学家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继往开来】

改革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整理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写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与“对外开放”相关的事件。(写出两项即可)
【巨大成就】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驰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两则材料均摘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2)依据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就?(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回答)
【伟人贡献】

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自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称呼?
8 . 某班同学围绕“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研读史料】

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写出该史料类型:A实物材料     B文献材料。(写出对应字母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史料反映了哪一史事。
【梳理表格】
皇帝史事
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设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颁为渤海郡王;封田纶苔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整理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表格,概括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主要方式。(写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建构图示】

(4)结合所学知识,将图示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举出两项史事即可)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三   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1)请将材料一的遗产分为两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2)“文明因交往而多彩”,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遗产,除材料外请再举一例。
(3)根据材料二、三、说说建筑体现了古代中国与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有何特点?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10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家训、家教和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各类型家训内容篇数对比图

     ■ 宋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清代后期部分名家的家教内容表

人物家训内容家训出处
林则徐
(1785—1850年)


男儿读书,本为致君泽民


《复长子汝舟》
郑观应
(1842—1921年)
勿论薪水有多少、有无,先于大公司处学习,
以图上进


《香山邓惧余里待鸻老人嘱书》
秋瑾
(1875—1907年)
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
不敢一日息也


《秋瑾女侠遗集》

材料三 延安红色家风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给家乡子侄回信“只要能 够吃苦耐劳,抗日报国,不怕牺牲,到前方来是有事可做的”。毛泽东给最亲的表兄回信“我们的 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以身作则“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

——摘编自王纪刚《延安家风》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家训的价值追求,指出材料一中反映“修身”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3)根据材料三,阐述“延安红色家风”如何“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