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9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后期,中国边疆地区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英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C.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D.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控制
2024-05-15更新 | 127次组卷 | 23卷引用: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A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见,从唐代到宋代(     
A.社会风气逐渐开放B.商业贸易更加繁荣
C.海外贸易渐趋发达D.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3 . 如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贞观十三年高宗永徽元年武周神龙元年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天宝十三年
200304380615841906.9
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C.文学艺术多彩D.经济发展
2024-04-19更新 | 130次组卷 | 7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袭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常识课

材料二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的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东轩笔录》中说:“(北宋)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统治集团形成了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元朝官修《宋史.文苑传》序称:“艺祖(即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

(1)材料一中该“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发展科举制度的措施。并写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确定了什么基本国策?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有哪些?
2024-04-17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0道高频非选择题)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 . 国家治理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李老师以“国家治理促盛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走近人物——感受政治统治】

(1)杰出帝王的有效治理推动历史发展。请从下面唐朝和元朝两组帝王中,各选一位写出人物简介。

任务二   【解读文物——见证经济繁荣】

(2)历史文物见证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分别简述图五中文物的作用和图六中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

图五 筒车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图六   交子
“州县之折纳、四方之征商、坊场河波之课息,不贵共钱”皆用交子。

—《财用门·楮币》

任务三   【识读地图——阐释对外开放】

(3)贸易地图直观呈现历史现象。观察下面两幅地图,对比唐朝和宋代对外交往路线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

图七   《唐朝中外交往路线图》                                                                                                              图八《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
2024-04-1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0道高频非选择题)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 . 宋朝是一个让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都向往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宋词的繁荣和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宋朝手工业开始大力兴起,商业经济繁荣,给宋词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以人们希望文化生活更丰富。

材料四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踢球的等。

(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示的图片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名称是什么?宋代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总结宋词走向兴盛的原因是什么?请举出一位宋词的杰出代表人物。
(4)材料四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指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猜测一下汤因比为什么向往宋朝?
2024-04-1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0道高频非选择题)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   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变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与宋朝相比,元朝的地方治理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区划”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2024-04-1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0道高频非选择题)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元吴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吴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每年以“岁币”的名义,给夏银、帛、茶。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契丹”“党项族”分别是指什么政权?根据材料回答:这两个政权的建立有什么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是指什么?这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024-04-1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0道高频非选择题)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9 .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巩固了政权,开始领导各族人民进行建设道路。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日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该事件的国内意义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列举当时政治领域推动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指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6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这一时期“精神面貌”的内涵。
2024-04-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频非选择题25题)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未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1.554.87.98.6

材料三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1956年毛泽东在——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   1954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024-04-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频非选择题25题)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