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2023·北京东城·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北京人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A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及直立人头骨化石
B河北尚四台遗址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C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遗址发掘了“益州太守章”等官员封泥和大量简牍
D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揭露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
A.AB.BC.CD.D
2023-05-14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湖北武汉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北京人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序号遗址考古发现
A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以及直立人头骨化石
B河北省尚义县四台遗址发现了数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C甘肃庆阳市南佐遗址发掘了大量白陶、黑陶以及炭化水稻遗存
D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揭示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
A.AB.BC.CD.D
3 . 舌尖上的中国

材料一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们煎炒焖煮,蒸熬涮焗,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饮食文化。

   

——根据吕厚远《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等整理

材料二

卡片A卡片B卡片C卡片D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北京人学会用火,结束完全生食的时代,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用火熟食实例。这是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见于记载的粮食作物有10余种,蔬菜、禽畜类均不少于50种,水产类30多种。这是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汉唐时期北方胡食传入中原,一时胡食之风盛行。元代南北大城市里有专门经营高丽、天竺等风味的饭馆。这是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的产物。武汉开埠后,不仅有京、苏、徽、湘等风味的餐馆,还有英、法、德、俄各式西莱馆和日本料理馆。这是近代武汉卷入全球化浪潮的产物。

——根据皮明庥《武汉通史》、李曦《中国饮食文化》整理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首要使命就是确保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多元化、优质化、全面化、均衡化的需求,提高广大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餐桌上的幸福。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摘编自丁声俊《试论大食物观之大》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填写序号)
(2)将材料二中的卡片与中国饮食文化基本特征一一对应。(卡片字母填写至相应位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食物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影响古今食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8-2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四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周口店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朴树籽,树籽的外皮已不见,硬壳和果肉被烧成白色。据此考古资料可知,北京人(     
A.过着群居生活B.使用磨制石器C.掌握农耕技术D.已懂得使用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广灿烂的文明。
【工具】

图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1)图1和图2中的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从图1到图2,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食物】

图3考古出土的稻谷

图4考古出土的粟

(3)据你所知,以水稻和粟为主要作物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稻谷和粟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5)从材料中可知,人类的居住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说出两种我国原始居民的房屋类型。

6 .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与此同时,劳动工具(或生产生活用具)制造技术的进步意义至关重要。
【以石为器粗犷质朴】

材料一:石器,是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盛行于人类历史的初期阶段。下图为中国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

图1图2

(1)图1中所示的石器曾作为远古人类的劳动工具在使用,这种石器叫什么?中国境内哪些远古人类曾使用过这样的石器?
(2)图2中所示的石器是什么石器?这种石器的发展与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以铜作器精美绝伦】

材料二:

1939 年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 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2002 年 1 月 18 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3)材料二中所示的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请问它当时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
【以铁为器实用高效】

材料三: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译文:假如要大力士乌获用力拽牛尾巴,即使把尾巴扯断,力气用尽,但是牛还是不肯走,因为方向反了。假如五尺的小孩牵着牛的鼻环,牛就会任他拉到哪里,这是因为方向顺了。)

——《吕氏春秋》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生产技术?在这一生产技术出现的同时,什么农具也出现了,使它们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2022-12-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北京人遗址的一次发掘中出土了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和近10万件石器。据此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北京人(     
A.从事原始农业B.掌握钻孔技术
C.会建造干栏式房屋D.使用打制石器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食物话变迁】

(2)请分别举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3)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4)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2019-10-18更新 | 61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历史学家的著述
2024-03-01更新 | 33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直立人的存在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这表明(     
A.北京人能够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北京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D.考古发现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都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