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2024九年级下·山东济南·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已揭露14个文化层,出土文化遗物10000余件,其中石制品7000余件,动物骨角化石3000余件。石制品包括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等,这些石制品具有中国北方小石片技术体系的鲜明特点。”其中距第1—13层堆积年代跨度为距今10.4万—6.1万年,第13、14层年代最早,或在距今10万年前。该早期人类是属于(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2024-05-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山东济南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2024九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史实史法

【史料发现】

材料一   随着20世纪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及发展,大量“地下新材料”被发现。

1928年殷墟出土甲骨1929年北京人遗址出土头盖骨化石1955年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1974年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兵马俑

【史料证史】

材料二

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自言献驼直不如实册
(甘肃省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
记载的是公元前39年康居(中亚古国)王使者五人从敦煌入关后贡献骆驼之事。此盘原产于公元23世纪东罗马帝国,34世纪出口到中亚,46世纪经天山南路传入中国甘肃。

【史料互证】

材料三   近代学者提出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考古)”与“纸上之材料(文献)”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文献史料一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殷本纪》

文献史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为填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实物史料

左壁铭文(部分)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升:容积单位)。
实物史料②

腹内铭文(部分)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克闻夙有商(灭亡商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表中可用于研究史前时期的是____。(填写序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两件文物共同见证的史实。并说出这一史实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能够释证文献史料一的实物史料是____。(填写序号)能够释证文献史料二的实物史料是____。(填写序号)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运用史料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
2024-05-2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黑龙江哈尔滨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3 . 我国考古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包括探寻中华民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考证“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的年代,我们收集了以下史料:

①利簋——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

②《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晚年整理而成,是儒家五经之一。

③《史记》——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图片及材料的相关说明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   一百多年来,“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观点已在科学界逐渐得到了认同。……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相关考古研究,为合理解释人类的进化演变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1929年,中国青年考古学家赖文中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36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和队友们发现了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人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19271937年发掘出土的全部中国猿人化石在战争中丢失。

1949年以后,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对周口店遗址全面挖掘。

1966年,在周口店再次出土一件“北京人”头盖骨。

21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的发掘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整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一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三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个个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

——摘编自2021年4月2日人民日报《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

(1)材料一中,哪项史料对考证“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所具备的价值最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合理解释人类的进化演变”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学家及其著作。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进程概括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考古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骏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北京人遗址前后发掘出土六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  )
A.地处长江流域B.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古人类遗址
C.内涵非常丰富D.为研究原始农业起源提供了证据
2024-05-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入围“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濛溪河遗址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专家表示,这一发现或将改写历史。由此可知(     
A.考古成果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B.考古发现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相
C.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唯一补充D.出土较晚的文物价值更大
2024-05-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大练习历史试卷
6 . 【人类起源】

材料一

地点

周口店龙骨山

考古发现

1929年,中国学者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了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二


材料三   曲折而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湾,培养了希腊人的海洋意识,造就了他们发达的海洋文化;地少山多的弊端使当地粮食生产不足,人们被迫转向采矿业和手工业,通过商品贸易换取日常生活所需,从而形成了发达的工商业文化;对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等外来文化的汲取养成了人们兼容并蓄的文化情怀。

——摘编自王初华《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四

(它)突破了畜力、风力和水力的局限,解决了矿井抽水问题,更为纺织机、机床等机器提供了强大的“万能动力机”,促进了工厂制的建立…火车和轮船成为新的主导运输工具,改变了产业与城镇等的布局。

——摘编自刘益东、高璐、李斌《科技革命与英国现代化》

(1)请写出材料一中古人类遗址的名称。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古人类的哪些生活状况?
(2)璀璨的亚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上图中亚非文明古国的代表性文明成果。
(3)古希腊文化具有与古代亚非文明不同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及材料三,概括古希腊文化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万能动力机”指的是哪一科技发明?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科技发明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023-12-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高频非选择题99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周口店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朴树籽,树籽的外皮已不见,硬壳和果肉被烧成白色。据此考古资料推知,北京人(     
A.过着群居生活B.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C.使用磨制石器D.采集是食物重要的来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北京人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A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及直立人头骨化石
B河北尚四台遗址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C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遗址发掘了“益州太守章”等官员封泥和大量简牍
D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揭露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
A.AB.BC.CD.D
2023-05-14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猿人洞出土了近200件古人类化石、10万余件石器、数层灰烬和上百种动物化石。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可推测出北京人(     
A.已经会饲养家畜B.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C.同现代人无差别D.会制造工具、使用火
2023-04-10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押题卷
22-23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
综合题 | 适中(0.65) |
10 . 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
【探究一:寻找证物】

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



(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
【探究二:进行解释】

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________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_______
【探究三:得出结论】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