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京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
1 . 舌尖上的中国

材料一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们煎炒焖煮,蒸熬涮焗,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饮食文化。

   

——根据吕厚远《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等整理

材料二

卡片A卡片B卡片C卡片D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北京人学会用火,结束完全生食的时代,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用火熟食实例。这是适应和利用自然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见于记载的粮食作物有10余种,蔬菜、禽畜类均不少于50种,水产类30多种。这是大变革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汉唐时期北方胡食传入中原,一时胡食之风盛行。元代南北大城市里有专门经营高丽、天竺等风味的饭馆。这是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的产物。武汉开埠后,不仅有京、苏、徽、湘等风味的餐馆,还有英、法、德、俄各式西莱馆和日本料理馆。这是近代武汉卷入全球化浪潮的产物。

——根据皮明庥《武汉通史》、李曦《中国饮食文化》整理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首要使命就是确保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多元化、优质化、全面化、均衡化的需求,提高广大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餐桌上的幸福。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摘编自丁声俊《试论大食物观之大》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填写序号)
(2)将材料二中的卡片与中国饮食文化基本特征一一对应。(卡片字母填写至相应位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食物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影响古今食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8-2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训练主观题
2020·江苏苏州·二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00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居住、生活。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下列遗迹、遗物排序先后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2020-06-09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02 夏商周时期(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微专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