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17 道试题
1 . 社会转型既是社会变迁过程中新旧结构的转换与过渡,也是新旧体制的更替和交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由宗法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的过渡。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的演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政治权力的下移;在经济上的表现是新工具的使用使土地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在社会结构上的表现是自耕农民这一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壮大,这一群体的影响日增,主持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在文化思想方面的表现在于文化的普及和思想的解放。

——摘编自晁福林《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

材料二   西方社会最先完成了“现代化”转型,他们的现代化转型是“内生的”、渐进的。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它通过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共同实现了第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而中国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被迫作出“反应”、被迫接受西方“现代”的科技、军事、经济乃至政治和文化,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目标进行痛苦而深刻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徐家林《社会转型论:兼论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

材料三   日本在历史中表现出一种吸收新思想并使之适应自己特殊文化背景的独特能力,因此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改革的精神尤为突出。在近现代历史长河中,日本迅速通过改革度过了两次重大历史性转折,其结果使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其社会历史出现空前规模的大飞跃。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史实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如何实现了“第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并举例说明中国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目标进行的“痛苦而深刻的社会转型”。
(3)根据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近现代改革对日本社会转型的重要性。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2024-06-1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材料反映当时(     
A.诸侯争霸制度变革B.经济发展地方强大
C.思想多元百家争鸣D.人口流动民族交融
2024-06-1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八)
3 . 农业和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文景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中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帝和景帝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指出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二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开始萌芽,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思想家们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

——摘编自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粮食安全的核心思想。,其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学派的理念?

材料三   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4-06-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4 . 春秋战国时期,参加“争鸣”的诸子百家作为杰出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因无法逃避的时代使命,都提出一套社会改革的方案。这反映了当时(     
A.私学兴盛促进文化传承B.君主专制成为学术共识
C.百家争鸣服务现实政治D.社会动荡推动华夏认同
2024-06-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5 . 百家争鸣时代诸子百家的优秀思想,多用于校训当中,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等激励了一代代青年学子。其中,清华大学的校训取自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经典著作是探寻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窗口。下面是同学们以“经典著作中的人类文明”为主题制作的展板。阅读以下展板,回答问题。
经典著作中的人类文明
展板一【读书·把握时代潮流】
经典著作:《道德经》

思想简介: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经典著作:______

作者介绍: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展板二【读书·阅尽千古智慧】

图1:《史记》

图2:《天工开物》

图3:《物种起源》

(1)阅读展板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老子创立的学派和但丁长篇诗作的名称。
(2)任选展板二所示的一部著作,结合所学知识,为所选书目补充一段介绍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经典著作与学习历史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礼记·哀公问》载:“古之为政,爱人为大”。这体现的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24-06-1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含山县多校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三模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礼记·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反映的精神追求是(     
A.为人求本,人性本善B.为国求和,成业在德
C.为事求理,本仁行义D.为世求安,天下为公
2024-06-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下问题。

【追寻先贤的足迹】

材料一   儒家学派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唐太宗也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核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对大臣所言彰显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回望伟人的身影】

材料二   某同学在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论断时,整理了如下表格

伟人A毛泽东邓小平
设想或政策平均地权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位或作用成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C
(2)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充完整。

【聆听世界的声音】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阅读了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

(3)苏俄为摆脱民生困境实施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   ……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举办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侯波等《世界博览》2009年第一期

(4)美国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民政工程署等机构的?

【把握时代的脉搏】

材料五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04版

(5)结合所学回答: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6)结合材料五和你的思考,请就改善民生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4-06-1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某兴趣小组以“典籍·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典籍·整理】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整理的部分典籍图片

(1)请按照示例,将上面典籍填入相应的历史时期。(错填、少填或多填不得分)
示例:①春秋战国时期: D    ②秦汉时期:______
③辽宋夏金元时期:______   ④明清时期:______
【典籍·研读】

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制度的实行?材料二记录了哪项技术发明?
【典籍·发扬】
(3)请你从上面图片所示的典籍中推荐一部给即将入学的新同学,说明你推荐的理由。(要求:请从作者、内容、影响的角度说明)
2024-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