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0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如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分封制彻底瓦解B.加速了民族交融
C.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D.推动了思想繁荣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商业繁荣,逐渐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三级结构,草市居于基层市场地位。在南方山区,完全市场化的茶、竹、木、漆、纸等行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宋代还是十九世纪以前铜产量与铜钱铸造量最高的时代。人们投身商业,涌入城市,使宋代发育出繁盛的商业城市、发达的城镇体系、商品交易网络……高度发展的经济也带来学术文化的繁荣,这一时期的科技发明更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余蔚《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1)材料一图A所示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______(人物)享有“诗仙”的美誉;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宋应星编写的《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B中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宋代在文化、科技方面的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3 . 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到庄子的顺应自然和民心;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礼治”。这反映了中华优秀思想具有(       
A.固执与保守性B.传承与发展性
C.兴衰与没落性D.整体与统一性
2024-06-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一)
4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要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儒家孟子仁政法国,民贵君轻
道家庄子顺其自然,独立人格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   汉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汉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   忽必烈认识到儒学作为治国之“道”的价值,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受到推崇。他“行汉法”,任儒臣。在文化方面,对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尊崇,包括建立学校、修建孔庙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清帝格外尊重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学,康熙帝首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到曲阜祭孔子庙;他命令儒臣编纂经书,认真学习儒家经典,悟出追求稳定、修身治德、民为邦本等都是治国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与之相符的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汉时期“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清两朝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024-06-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京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与下面诗歌表达思想相契合的是(     
我教人以愚中之智,弱中之强,水及未玷污的新生婴儿的柔顺的力量。我教人以谦卑的功课,张得过满则折弓,废物有用,居下位的有益。……

——林语堂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辩证法D.顺应自然
2024-06-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6 .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历代中外政府都比较重视民生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中,重视民生疾苦的不在少数。

材料二:从罗斯福本人到他的“新政”谋士们都认为一个关心群众福祉但犯错误的政府比一个漠视人民疾苦却无所作为的政府好。

——崔毅《一本书读懂美国史》

材料三: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时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民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为“关心群众福祉”,解决“人民疾苦”,“新政”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并概括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启示。
2024-06-1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7 . 历史发展会有一定的阶段性,归纳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图片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铁制农具商鞅铜方量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大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民族的交融
2024-06-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押题密卷(一)
8 .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开始萌芽,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思想家们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

——摘编自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粮食安全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   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南宋时,太湖地区便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摘编自《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人民日报2023512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建言献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儒家学说下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家国同构”关系,而“忠孝之义”是“家国同构”最重要的切入点,通过道德教化,使虚幻的君主王权建立在真实的血缘关系上,进一步巩固政权。在政治关系中,极为强调王道、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君主要重视官员、百姓的意志。在官员的选拔上,也最为重视品德的端正,官员不仅得有才能,更得有道德。

——摘编自吴静《浅析〈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1)材料一图A图书体现了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人物)的思想;图B图书作者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________”,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________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______(国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思考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儒家学说中政治理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对古代政治统治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富平县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一模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概括古丝绸之路的作用及沿途的贸易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组图片各自对应的传承关系。谈谈你对文化传承及文化交流的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