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若给下列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说明(     
A.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B.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C.文景之治是西汉最强盛时期D.儒家治国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2024-03-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根据这些关键词“秦统一文字”、“西汉建立”、“文景之治”,可以得知这一时期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A.早起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2024-03-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秦朝的执政措施更为偏重兴建大型工程,其中筑长城用4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服役的人数总计不下30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秦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摘编自周荣《秦朝兴亡的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并简析其结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从以上王朝的兴衰中得到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内容表明(     
A.汉初延续秦朝的仁政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促进汉朝民族融合
C.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治世局面D.文景之治时期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2024-02-0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6 .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三农”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兴起与发展】

材料一:如下图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的地域特点。

材料二: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古代农业政策与技术】

材料三: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分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3)分别概括材料三中汉文帝的农业政策和材料四中发展农业遵循的原则。

【建言现代乡村振兴】

材料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十大报告


(4)乡村振兴人人有责,请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为现代乡村振兴提2条合理化建议。
2024-02-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
7 . 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因此统治者采取(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与匈奴和亲C.实施大一统战略D.大兴儒学教育
2024-02-0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题
8 .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写道:“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源于(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盐铁官营D.重文轻武
9 .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完成以下探究。

材料一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几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材料二

材料三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那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汉文帝采纳了贾谊和晁错的建议,实行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年代尺上A、B对应的两个治世时期的名称?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3)阅读材料三,对比《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1-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请你为其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材料二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到“文景之世”的人口变化背后的原因。

材料三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农业科学知识的巨著。它包括从选种、栽培、土壤肥料到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贾思勰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事,非信传疑”,他的实践观点非常鲜明。

——摘编自李寿仁《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贾思勰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
(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4-01-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