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 “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84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某位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内容,其体现的学习主题应为(     
侵略战争条约名称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列强侵略与人民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一场战争形势图及史学家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激发了中国人救亡意识D.使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4 . 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军阀割据的动乱局面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选项对《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历史描述正确的有(       
①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鼎盛       ②统治阶级分化,部分官员推行洋务运动
③清廷暴露无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④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等上书要求变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6 . 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表反映的现象是(     
时间条约内容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01年《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A.列强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B.中国的赔款金额逐渐增加
C.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腹地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4-05-26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

材料一   《时局图》创作于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作者曾在图中题词:“沉沉耐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世界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时局图》创作的时代背景列举当时人为应对时局进行的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照片所示战争发生在( );(写字母),说出两个判断依据。
A.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两张图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联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图片③④
威廉和玛丽加冕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19世纪蒸汽机逐渐成为主要动力来源,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2024-05-1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船·舰

材料一

①浙江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木桨。该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出土的木桨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船桨。此外,井头山还发现了独木舟模型。②宁波展出的北宋海船(复原模型)。该船靠多桅帆获取风力前进,船上装有减摇龙骨,能起到稳定作用,不惧强风激浪。③“黄鹄”号机轮(复原模型)。1865年徐寿父子、华衡芳等人自行设计制造中国第一艘明轮式蒸汽机轮船,开中国制造轮船之先河。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写出我国明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二

①1119年写成的《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②1492年,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组成的探险船队,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最终到美洲。③1860年,英法舰队攻陷天津大沽炮台。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④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为当时筹建的新式海军提供军舰。⑤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改造日本,推行系列改革措施,建立近代海军。⑥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与敌奋战全舰官兵几乎全部壮烈殉国。

(2)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以上是一些与船有关的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选择两张图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联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事件③④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创建近代军事工业,建立近代海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三亚丁湾位于也门和索马里之间,是地中海和印度洋往来的便捷之路。亚丁湾海盗猖獗,严重威胁往来船只安全。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得到索马里政府的同意,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开展亚丁湾护航行动。截止到2023年12月,共完成1600多批次的护航行动,为72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12次为世界粮食计划署运输人道主义物资船舶护航。

——摘自《接力护航挺进深蓝》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海军编队亚丁湾护航行动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A.北魏孝文帝改革B.明朝郑和下西洋C.邓世昌英勇抗敌D.董存瑞炸毁暗堡
2024-05-11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
10 . 中华民族的海洋之路“辉煌与屈辱”并存,但始终没有放弃走向海洋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走向深蓝】

材料一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按照航海的实力,发现“新大陆”的不应该是西班牙人,而应该是中国人。这似乎是西方学者几乎一致的看法,但是他们忽略了对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不同的国内背景的分析,达·伽马、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是为了夺取殖民地,夺取贵重的黄金白银,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郑和下西洋的明朝初年,国内并无这种需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郑和七次下西洋,没有霸占一丝一毫的海外殖民地。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海防之殇】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中日军费筹措对比:

清朝政府——1894年6月30日,李鸿章提出添募士兵、加强北洋舰队等方案,并请求户部拨款二三百万两,以作军费。清政府一开始竟然仅仅拿出18万两银子以充军费。经过反复商议,户部最后也只答应负责筹措150万两。而这些钱只相当于甲午战争中,日本娼妓为支援战争捐出的数目。即便这样,这笔钱直到战争爆发也未全部到位。

——摘编自舒健《钱都去哪儿了?—清政府的军费筹措与甲午战争的惨败》

日本政府——到1881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20年的造舰计划,准备每年造3艘,共造60艘。可是到了第二年,这个计划又改了,它以8年为期,每年造6艘,一共造48艘。1889年的时候,国会又增加107万日元海军经费,使得海军经费占到全国总财政支出的11.7%。

——摘自纪录片《走向海洋》

【以海强国】

材料三   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反击外来侵略,捍卫了海疆主权和国家领空、领海安全,维护了祖国统一。

——陈明富、秦婧《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从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军费筹措结果的不同,能够得出中国战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防成就?
(4)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Awaken New Depths)。请你以“记忆与唤醒”为主题,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