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9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 “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8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在19世纪末绘制的漫画《东三省之近视》。漫画所示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划分势力范围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日本制造旅顺惨案D.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大名县第十中学九年级中考文综模拟试题-初中历史
3 . 开战伊始,帝党极力主战,光绪帝一方面“意欲越武国门外”,另一方面也期望通过甲午战争掌握实权,树立起自己的政治权威。慈禧太后则一心想过好六十大寿,无心作战,并留有“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之言。据此推断,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因素是(     
A.内部矛盾B.武器落后C.士气低落D.敌军强大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二模文科综合试题 -初中历史
4 .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是(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B.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治华的工具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衡水实验中学中考二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日前,石家庄某中学开展“正太铁路”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山西巡抚胡聘之向清政府奏议:“山西煤铁之富为华北各省之冠,鄂督张之洞已奏明要利用晋铁,而晋省境内山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拟于卢汉铁路(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之正定车站附近与太原府联一铁路。”同月二十八日清政府准奏。消息一露,各帝国竞相争夺投资权,角逐中,华俄道胜银行夺标,同时推荐法国工程师越黎勘察线路。勘察发现此路穿越太行山脉,峰峦叠嶂地势险峻,但沿途物产丰富,建筑铁路非常必要。

1904年正太铁路正式动土兴建,1907年全线通车。正太铁路建成通车后的25年间,一直由法国巴黎银行经营管理。

——摘编自宋润生《正太铁路修建始末》

材料二:日寇统治下的石太铁路(原正太铁路)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封锁线……八路军于722日,下达了该作战的战役预备命令,88日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规定:(一)晋察冀军区破袭正太铁路由石家庄至阳泉以东地段。(二)第129师破袭正太铁路由阳泉至以西的榆次地段。(三)第120师破袭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以及汾阳至离石的公路,并以一定兵力位于阳曲的南北地区,阻敌向正太铁路增援。(四)各部在破袭敌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攻击敌据点并阻止其增援。

——摘编自王辅《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1)据材料一,指出正太铁路修建的必要性。并概括当时列强侵华的方式。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战役”名称并概括作战的主要目标。
(3)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正太铁路兴建和运行时期我国面临的困境。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考二模文科综合试题 -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等。这说明(       
A.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B.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D.列强加强对中国掠夺
7 . 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岛国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上述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
2024-05-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8 .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到统一再到分离的过程。下列事件与这一过程直接相关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29更新 | 44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迁安二镇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5月月考试卷
9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探究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摘自戴逸《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在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党积累起在全国执政的最初经验,表现出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展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一部分曾经对美帝国主义抱着恐惧和幻想的人们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起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中国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在敌我双方经济力量和军队武器装备对比悬殊、极不对称的情况下,我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洗礼,锻炼出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创造了依靠劣势装备打赢现代战争的一系列新经验、新战法。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根据材料中的图一、图二战争形势图,指出这两场战争的爆发在空间上有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场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历史的辩证法”,指出该“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所承担的相同使命。
2024-05-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10 .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时序线索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程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发展进程D.中国人民近代化探索的曲折历程
2024-05-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