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到统一再到分离的过程。下列事件与这一过程直接相关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29更新 | 44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复习历史试题
2 . 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根据右侧书籍目录的内容可以推断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惨痛的平壤之败
·悲壮的黄海大战
·屈辱的乞和之路
·薄海惊心的伤痛
·不能割舍的京师
·轻于一掷的台湾
A.开启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程
B.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C.形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D.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定约赔款的先例
2024-04-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战争所签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4-04-07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小组以近代中国重大史事为主线,开展汇报活动。如表是他们搜集的资料,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围绕如表资料涉及的史事,该小组四位同学进行了汇报,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书籍《洋务运动史》
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遗址遵义会议遗址
A.甲:洋务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B.乙:甲午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丙:井冈山道路强调向中心城市进军
D.丁: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2.根据该小组搜集的资料推断,汇报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时期的内忧与外患B.民族危机与近代化探索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24-03-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2024-03-17更新 | 45次组卷 | 19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春期疫情后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哪个条约有关?(     
A.《马关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
2024-03-1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列强发动哪些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经济方面有何尝试?结果如何?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4)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4-03-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星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习近平访问英国演讲时说:走进我国近代史,一场场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多少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之为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见下图




   
图一 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                           图二   北京京郊的一座废墟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文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割除,亦莫不相问。

——《马关条约》

材料四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1)英国人为什么将鸦片战争称之为“通商战争”?为什么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侵略者在本次侵华战争中的暴行。
(3)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该条约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材料四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2024-03-1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莒镇李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通信的发展与维护,深刻影响着政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情传递依靠快马。广州将领从发出军报,到接收皇帝指示,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皇帝的指示抵达时,对作战往往已毫无用处。甚至有主将利用距离远、时间长的缺陷谎报军情,加剧了皇帝在各地军报中的“剿”“抚”不定,战和不决,极为被动。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李鸿章被派往日本谈判。但是,他作为清朝全权代表,对谈判所列条款并不能作主,需将会谈内容用电报传回清朝,光绪皇帝再用电报批复指示。日本截获电报并破译了电文,掌握了中方谈判底线,使李鸿章本可讨价还价的地方再无协商的可能。双方最终签署了对中国危害极大的《马关条约》。

材料三   义和团席卷华北的过程中,大肆破坏洋人的象征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结果在北京战事吃紧之际,朝廷想向东南督抚传达皇帝旨意,只得先快马传到山东袁世凯处,再由袁世凯用电报转发给李鸿章等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期间清朝通信的特点并指出通信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折射出清朝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电报有没有帮助到清政府的谈判?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朝廷要向地方传达皇帝旨意为何如此曲折。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2024-03-12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七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武昌城内新军起义
2024-03-09更新 | 28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精选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