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车上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5 道试题
1 .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开始了前仆后继的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开展了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洋务,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庾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材料三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 59 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为什么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二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2)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场运动?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写出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的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你是否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摘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
(2)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是哪支海军?
(3)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6)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4-02-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段话强调的是(     
A.“戊戌六君子”为民请命慷慨激昂B.百日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凝聚力D.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024-02-20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
5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探索救国道路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裴钰《改变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尝试何种方法内部改变“清代中国”。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制定的“新的革命策略”。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制定“新的革命策略”的依据。
2024-02-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屈辱、觉醒、抗争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见下图

                 
林则徐(1785-1850)          左宝贵(1837-1894)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右图中两个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反思,请说说你的感悟。
2024-02-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想过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摘编自胡绳《胡绳全书第六卷(下)》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编自《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四   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实现的?其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慷慨派”“共同签名”的历史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含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是什么历史事件?“德先生”“赛先生”这两大口号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2024-02-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材料四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是什么?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024-02-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9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是(     
A.拜上帝教创立B.京师同文馆成立
C.强学会成立D.“公车上书”
2024-02-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下列属于康梁的实践是(     
A.发动公车上书B.创办《民报》
C.废除科举考试D.戊戌政变
2024-02-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