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车上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8 道试题
1 . 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主题:中国的近代化

展板一【经济政治篇】
(1)一组同学搜集到下列历史图片后,准备向同学们解说图片反映的史实。请
你任选两幅图片,写出其反映的史实的背景。
图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图二《时务报》                 图三湖北军政府
展板二【思想文化篇】
(2)第二组同学展示了四幅人物名片。他们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任选两位人物简述他们的贡献
     
   图四陈独秀          图五蔡元培            图六鲁迅               图七胡适
展板三【社会生活篇】
(3)第三组同学搜集到下列史料。请你根据这些史料,简述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
2024-03-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2 .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观点不符合史实的是(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只需要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D.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024-03-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体现的共同之处是(     
A.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全民族抗战开始
2024-03-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泰与六国交战结果
全胜失败互有胜负
A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65.次5834

注:秦国的A效果最为显著。A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二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一职。“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年份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林、牧、副、渔业
197082%18%117
198569%31%345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1)根据材料一提示,写出A所代表的变法运动及其特点。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A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
(2)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对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但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原因(一点即可)。
2024-03-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参加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这一事件(     
A.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拉开了中国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2024-03-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左宗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7 . 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中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3)所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明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的影响?

【人民的抗争】

材料四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4)据材料四反应的这场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   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拳匪纪实》


(5)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在对待外来事物的认识上有何不足之处?

【艰难的探索】

材料六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6)根据材料六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举例一位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材料七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在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2024-03-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陈旭麓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群体意义的觉醒”主要表现为(     
A.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广大人民群众奋起反抗D.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以下著作或文章与其他三项内容明显不一致的是(     
A.《警世钟》B.《革命军》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变法通议》
2024-03-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体制方面做更深入的变革。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践行其主张的一项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早期的维新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戊戌变法期间一位重要领导人。
(3)材料三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2024-03-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