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车上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5 道试题
1 . 某校九年级同学以“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宣传先进思想文化】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公车上书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组织强学会,出版发行《强学报》《万国公报》以及《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变法的进步刊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热潮。

——摘编自崇世健《樊锥维新变法思想研究》

【传播先进思想文化】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带来的正确指导,于是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不断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摘编自邵晗《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理论效应》

【创新特色思想理论】

材料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塑造强大文化自信】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

(1)图A事件发生于哪一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做了哪些探索?
(2)图B人物创办的哪一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与图C事件有何关联?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3)图D会议确立了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哪些内容?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认识。
2024-06-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样是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与日本签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了《巴黎和约》的签订。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B.斗争主导力量的差异
C.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D.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4-06-07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乙末二三月间,和议将定……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成立京师大学堂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
2024-06-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时间轴所示历史事件表达的主题是(     

A.中国民族危机加剧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解放战争走向胜利D.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4-06-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5 .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下表彰显的时代诉求是(       
人物主要活动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担任《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维新变法B.民族革命C.思想解放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4-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在排练课本剧,下面是他们的剧本(部分)。剧本中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旁白:1906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正在聊天。
小王:我参加过辛亥革命。
小李: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
小张: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小孙:我正在准备科举考试。
A.小王B.小李C.小张D.小孙
2024-06-0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维新思想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是一种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爱国进步思潮。早期维新思想是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当时新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表现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戊戌变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摘编目常攀登《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局限》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多层次意义的历史事件,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其穷则思变的精神势必永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改革思想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过分超越或者明显落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改革思想都极易引起波澜;其二,改革的步伐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稳健而不操切;其三,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稳定,只有如此,改革才能经受住冲击与考验。

——摘编自熊小欣《再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变革的认识。
2024-06-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联考九年级中考二模文综试题 -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在排练课本剧,下面是他们的剧本(部分)。剧本中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是(     
旁白:1906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正在聊天。
小王:我参加过辛亥革命。
小李:我家现在住在东交民巷。
小张: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小孙:我正在准备科举考试。
A.小王B.小李C.小张D.小孙
2024-06-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多校2024年中考二模文综试卷-初中历史
9 . 以下选项对《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历史描述正确的有(       
①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鼎盛       ②统治阶级分化,部分官员推行洋务运动
③清廷暴露无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④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等上书要求变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D.创办兴中会
2024-05-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大安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