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战争印证了“30年内……后者必将受前者欺凌”?并结合这次改革相关知识,分析造成这些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马勇《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请你谈谈对“一缕新生的曙光”的认识。

材料三   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 “俄国之火” 的思想精髓。并结合史实分析 “俄国之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板块一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5年遵义会议
板块二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
(4)材料四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一条什么道路?
2024-04-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从材料一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彪炳史册的历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有远见卓识和创造精神的共产党人不惧风险考验,冲锋在前,带领人民接受了血与火的熔铸淬炼,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找到这条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索尔斯伯里(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3)材料三中的“分水岭”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重大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四   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定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七大确定指导思想的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4-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3-2024学年(五四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图一                                             图二
(1)图一人物是____
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指“____”“民权””民生”。
(2)图二人物是____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革命根据地。
2024-03-2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中,工农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各阶层所占比例统计

时间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

51%

19%

30%

1928年

10%

76%

14%

A.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校举办“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以下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B.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
C.解放区土地改革推进D.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6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关注人民利益,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二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2期

材料三



       图一       减租证                                             图二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平均地权”的目标是否达成?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材料三的图一、图二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它们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4)谈谈对以上三则材料的认识。
2024-03-1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红色经典,是照亮青少年的灯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
(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立;
(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至阶级斗争结束……;
(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材料二



            图一   井冈山会师                                                         图二 甘肃会宁会师

材料三   “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材料四   两个并存战场的出现,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主导。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的作用。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上升到主导地位,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为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李文阁周昭成曾嘉雯《数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大会”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图一中间握手的两个人是谁?从井冈山会师到甘肃会宁会师,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八年的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简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经典战役一例,并简析其影响。
2024-03-0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但大多数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材料一地图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的起止时间是?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的军事行动是什么?阅读诗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什么是长征精神?
2024-02-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实验教学联盟(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北伐胜利进军B.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2024-02-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主题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史料。请一起参与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献纪录片《北伐北伐》中的两幅图片
图①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北伐军司令蒋介石讲话
图②   叶挺独立团攻克贺胜桥
材料二聂荣臻元帅回忆1927年起义(部分)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国政局一片黑暗,上海、广州、长沙等地,都发生了反共大屠杀事件……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恩来同志来到军事部办公室,他对我们军事部的人说:刚才中央已经决定,为了反击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阴谋,我们要组织武装起义……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开始,当天,两万多起义军经激烈战斗,消灭了南昌城内的国民党军三千多人……”
材料三毛泽东文章中的两段话
①“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②“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遍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1)根据材料一纪录片中的两幅图片,简要概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材料二属于哪一类史料?请结合史料来源和内容谈谈其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指的是哪一革命行动?这一行动的原因和重大意义各是什么?
(4)综合以上,你认为本次历史探究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2024-02-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