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9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绽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集中在轻工业部门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发展曲折总体落后D.规模较小技术较差
2024-06-06更新 | 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爱国实业家张春创办的南通大生一厂1915—1921年的利润状况表。该时期大生一厂的利润变化主要因为(     
年份1915

1916

19171918191919201921
利润(两)2756496292079676863866926444512077007866092
A.国人反日情绪高涨B.世界局势的波动
C.五四运动波及南通D.国共合作的实现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中考网上阅卷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年份

1916

1917

1918

1919

利润(万元)

2

12

22

104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2024-06-06更新 | 2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华侨、青年、留学生爱国与救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国内沿用了数千年的手工缫丝逐步被机械缫丝取代。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闽籍侨胞,目睹列强对华侵略,纷纷投身辛亥革命的大潮,1908年,参加同盟会的华侨达到2343人。据统计,从1894年—1912年初,华侨为支持辛亥革命捐款总额达700万至800万美元。

——摘编自史词《华侨华人创造的那些“中国第一”》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时间概况
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急切派革命青年前往苏联学习
1924年后孙中山将派青年去苏联学习视为培养革命人才的主要途径
1949年后中国所派出的留学生主要前往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广大华侨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指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中国留学生的主要流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24年后的概况作出解释。
2024-06-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工业化的探索】

材料一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到1957年底,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56.5%。工业总产值比 1952 年增长128.6%,平均年增长18%。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左上角人物的主要思想主张,归纳此图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2024-06-06更新 | 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如图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应填入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军事发展B.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D.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7 .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该人物是(     
时间1894年1899年1902年1905年1912年
事件考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自己出资创办南通博物苑被授予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职
A.蔡元培B.张之洞C.詹天佑D.张謇
2024-06-06更新 | 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五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统计,1914—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从100余万增长到200万,而当时的手工业工人、苦力运输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等,其总数估计约为4000万人。这有助于说明民国初年(     
A.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B.工人的阶级意识觉醒
C.大众择业观念的变化D.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
2024-06-06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发展趋势反映出(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然选择
B.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第②时期上升的原因是清朝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自然经济解体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
2024-06-0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势力范围
德国山东
沙俄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长江流域
日本福建

(1)请在如图中将各国在华势力范围标示出来

材料二   近代南通由一个封建的县城比较快速地过渡到近代城市,张謇绝对居功至伟。他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他在逐步建立起产业资本集团的同时,全面地促进了南通经济现代化建设。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创办教育机构的同时,1906年创办新育婴堂,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1914年创办贫民工场及济良所。张謇更是利用清末“新政”的良机,于1908年破天荒地发动民众选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准议会”——通州(南通)议事会,并亲任议长。

——摘编自罗一民《张謇打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2)根据材料,概括张謇为南通的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
(3)综合上述探究,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家乡发展相统一。
2024-06-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