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湖北 九年级 二模 2024-05-13 1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热点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说明孔子的讲学(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下表中的政策(     
统治者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北魏孝文帝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崇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2024-02-02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023-06-14更新 | 81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A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4. 《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
2023-11-06更新 | 100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3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865年,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大事并且掌握相关翻译理论知识才可以通过翻译考试。这反映了(     
A.“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共识B.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
C.学堂选官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D.变革制度的社会潮流
2024-04-22更新 | 1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据统计,1914—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从100余万增长到200万,而当时的手工业工人、苦力运输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等,其总数估计约为4000万人。这有助于说明民国初年(     
A.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B.工人的阶级意识觉醒
C.大众择业观念的变化D.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
2024-06-06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
2024-06-06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53—1957年,新中国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这一时期还建立了一些旧中国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交通、邮电、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也得到显著加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4-06-06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13世纪某西欧庄园法庭的记录中,比较常见的是针对农民的判例,如农户因未认真耕作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农户因为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些判例表明庄园法庭(     
A.注重维护领主的利益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D.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2024-06-06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B.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潮流
2024-05-07更新 | 145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1. 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2022-06-24更新 | 462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控,使英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走向复兴。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推动了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B.使美国的民主制度遭到了冲击
C.根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2024-06-06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3. 【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

材料一   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   宋代中下层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邸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价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4. 【邮政与时代】

材料一   近代中国邮政基本是按照英美邮政体系建立起来的新的邮递系统,尽管诞生时间晚,成立于1896年,然而由于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到1912年,短短16年时间,邮政网点发展到6816处,邮路里程达39.9万华里,到1934年,邮政网点扩展到46567处,邮政里程达100万华里左右。

——摘编自熊文玉、张莹《近代中国邮政与国家符号生产》

材料二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邮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发行这两张纪念邮票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15. 【瓷器与贸易】

材料一   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引起王公贵族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16-19世纪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到19世纪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024-06-0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6. 【中国方案与大国外交】

材料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年

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1971年

在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有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

G20杭州峰会牵动世界目光,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失调的全球治理开出新药方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请以“中国方案与大国外交”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6-0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综合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13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古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6
世界现代史
7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孔子单题
20.65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单题
3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40.65明清经济的发展单题
50.65新式教育单题
60.65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单题
70.65长征开始单题
80.65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单题
90.65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单题
100.65著名科学家——牛顿的贡献及影响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单题
110.6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单题
120.65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单题
二、综合题
13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
140.65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150.4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三、论述题
160.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一带一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