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3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作‘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唐洲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背景。
2024-04-0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1 材料综合题——“原因、背景、条件“类设问(答题模版及技巧)- 2024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 .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2022-09-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4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 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 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秋收起义“孵出了小鸡”。这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事件?
2023-06-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材料四     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此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出现图表中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些东西”是什么?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东西”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开始改变世界”的具体表现。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2022-04-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走上了对外开放的轨道,中国迄今的开放大致经历了三大浪潮的推进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做出对外开放重要决策的条件有哪些?
(2)我国对外开放有何重大发展?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对外开放和实现中国梦有何关系?
2022-01-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等七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中国对外交往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耻辱。当今中国已重返世界,并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开放走向封闭,由和平交往为主到封建社会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的过程。请举出一位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哪些反侵略斗争?
(2)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集中体现。请写出当时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回顾百年中国近代史,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哪些?
(3)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项伟大决策有关?打开国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2019-05-07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学科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8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简要叙述这一时期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
2019-05-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崛起的原因却是很相似。
探究一:人物篇
(1)美国在大国崛起的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分别写出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
(2)被中国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探究二:文献篇
(3)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确立了英国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4)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1862年颁布,体现美国人权进步的又是哪一文献?
探究三:科技篇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改良蒸汽的是谁?
(6)列举一项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交通方面的成果?
探究四:改革篇
(7)请举出日本历史上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一次重大改革?
(8)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在农村改革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探究五:外交篇
(9)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探究六:思索篇
(10)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018-07-31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