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3 道试题
1 .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存在支配主观意识。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惟庚子(1900)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加之八国联军之破北京……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予辈所属的政治派别。据材料甲,概况庚子前后人们对“予辈”的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实践过程引导理论形成。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乙


(2)据材料乙,归纳完成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需具备的要素。结合材料乙与所学知识,指出得出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

历史探索发现科学规律。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从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丙


(3)据材料丙,概况影响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要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同年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心和决策上进行的重大调整。
2023-04-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奋进中,有过三次重要转折: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革命斗争阶段,遵义会议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应对反“围剿”失败、长征前期损失惨重的变局,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真正“成年”,开始独立自主地谋划中国革命的大局;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应对前期艰辛探索的经验教训、回应全国人民对“拨乱反正”的迫切愿望,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科学系统地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三是在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十九大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大会宣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科学判断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科学判断国内和国际形势,是新时代科学谋划大局、有力开拓新局的逻辑起点。


(1)根据材料指出百年党史中的三次标志性转折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次转折性事件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三次转折性事件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3-04-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承德地区中考模拟(12)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1226日《中国经济导报》)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1)材料一中“当家做主站起来”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一中的“改革开放”始于哪一次会议?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4)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5)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6)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中国道路”具体指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什么理论为指导?
2023-03-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中的“这里”是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为实现材料三中目标,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6 . 歌谣脱胎于时代社会基础,映射着时代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中国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四: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五: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搞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澳门》


(1)材料一中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指谁?与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相关的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这一时期能体现社会主义好的具体事件。
(4)材料四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5)请写出材料五这首歌在1999年后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的背景。
2023-02-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 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 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材料二: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材料三: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勃的变化―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 3倍,实现利税额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

——摘编自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首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的试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首钢的经营状况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首钢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11978年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的生产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已普遍实行。

——摘编自教材

材料三:1984年10月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把企业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摘编自教材

材料四: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窗口”。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相续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形成了对外开放的一种新格局(如图)。


   

——摘编自教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农村、城市在经济生产中存在的共同弊端。为革除弊端,党和国家分别在农村和城市推行了什么经济改革措施?
(3)结合材料四,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特点。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结合以上材料,用史实说明“新时期”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最少三条史实)
2023-01-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5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无数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一批批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自农村起步的改革开始了,人们不再把发家致富当作一种罪恶,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让国人眼界应接不暇,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从此踏上了务实的道路,真是一句口号,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二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78年和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位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

3650.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

2007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


(1)根据材料一回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党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2)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这次会议以前,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了哪些严重挫折?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3-0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李沧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他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但是,当中国人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却发现想要描绘出美丽的画卷是如此之难。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重要事件及其时间。
(2)针对材料二中“如此之难”的问题,新中国是怎样应对的?在工业、交通方面分别取得了什么成就?(请各举一例)
(3)材料三的会议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4)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日益“强起米”。综合以上材 料,我国取得的这些成就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2-1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教学实验研究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