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7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中国七届三中全会B.中国八届三中全会
C.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十二届三中全会
2024-01-06更新 | 10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大庆市结业第一次模拟考卷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023-11-22更新 | 448次组卷 | 126卷引用:热点06 中共使命与民族复兴-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4 .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8-21更新 | 72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难点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23-08-18更新 | 62次组卷 | 5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十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2023-08-03更新 | 89次组卷 | 36卷引用: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中考历史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安徽专版)
7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充分说明(     
A.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B.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
8 . 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人们的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某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题目最为恰当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B.《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发展机遇》D.《支付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2023-05-11更新 | 19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安徽省亳州利辛县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存在支配主观意识。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惟庚子(1900)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加之八国联军之破北京……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予辈所属的政治派别。据材料甲,概况庚子前后人们对“予辈”的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实践过程引导理论形成。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乙


(2)据材料乙,归纳完成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需具备的要素。结合材料乙与所学知识,指出得出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

历史探索发现科学规律。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从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丙


(3)据材料丙,概况影响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要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同年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心和决策上进行的重大调整。
2023-04-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奋进中,有过三次重要转折: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革命斗争阶段,遵义会议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应对反“围剿”失败、长征前期损失惨重的变局,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真正“成年”,开始独立自主地谋划中国革命的大局;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应对前期艰辛探索的经验教训、回应全国人民对“拨乱反正”的迫切愿望,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科学系统地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三是在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十九大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大会宣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科学判断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科学判断国内和国际形势,是新时代科学谋划大局、有力开拓新局的逻辑起点。


(1)根据材料指出百年党史中的三次标志性转折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次转折性事件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三次转折性事件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3-04-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承德地区中考模拟(12)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