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2 道试题
2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充分说明(     
A.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B.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
3 .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党的工作(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 . 《人民日报》的社论见证时代风云、书写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轨迹。下列社论发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B.《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D.《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存在支配主观意识。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惟庚子(1900)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加之八国联军之破北京……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予辈所属的政治派别。据材料甲,概况庚子前后人们对“予辈”的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实践过程引导理论形成。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乙


(2)据材料乙,归纳完成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需具备的要素。结合材料乙与所学知识,指出得出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

历史探索发现科学规律。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从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摘编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丙


(3)据材料丙,概况影响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要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同年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心和决策上进行的重大调整。
2023-04-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奋进中,有过三次重要转折: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革命斗争阶段,遵义会议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应对反“围剿”失败、长征前期损失惨重的变局,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真正“成年”,开始独立自主地谋划中国革命的大局;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应对前期艰辛探索的经验教训、回应全国人民对“拨乱反正”的迫切愿望,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科学系统地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三是在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十九大是其中标志性的转折,大会宣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科学判断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科学判断国内和国际形势,是新时代科学谋划大局、有力开拓新局的逻辑起点。


(1)根据材料指出百年党史中的三次标志性转折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次转折性事件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三次转折性事件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3-04-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承德地区中考模拟(12)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023-04-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承德地区中考模拟(15)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图是我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其中城镇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新中国刚成立初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23-04-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承德地区中考模拟(14)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1226日《中国经济导报》)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对35票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     
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B.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中国恢复
C.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2023-04-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承德地区中考模拟(9)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