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等教育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2000年我国留学教育情况表

时期留学教育情况
1949—1966年目的地限定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国家工业建设密切相关;都是国家有计划派出的公费留学生
1978年—20世纪80年代初目的地涉及美国、欧洲等;以学习自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为主;公费留学生层层选拔,留学群体呈现出精英化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初—2000年目的地遍及世界各国;自主选择各类专业;公费、自费都有;留学群体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留学生往往无力抗拒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资源与优厚物质待遇的吸引,“默然”地选择留在西方世界。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内经济腾飞崛起,海归风潮也开始兴起。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国际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些出国留学生也意识到了,国家需要他们,只有把国家建设搞好了,国家的发展搞好了,国家强大了,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到2000年间我国留学教育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海归风潮出现的原因。
(3)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推动我国留学事业建言献策。
2 . 【高等教育发展】

材料一

——摘编自《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正式启动“211工程”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

——摘编自新华出版社《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4-06-06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部分学校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教育影响未来】

材料一:

1949年至2020年中国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949年我国人口的80%是文盲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全国共扫除文盲一亿多人,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977年我国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除的高考制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下降到5%以下

材料二:2022年是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开局之年,推动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面向52.9万所学校、1844万教师、2.91亿学生和广大社会学习者,这个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学段多种类型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平台,开辟出一条通向未来教育生态的道路。2024年1月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开幕式上,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宣布成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成立对未来教育产生的作用,请为做好做强这一平台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
2024-06-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多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2000年我国留学教育情况表(部分)

时期

留学教育情况

1949—1966年

目的地限定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国家工业建设密切相关;都是国家有计划派出的公费留学生

1978年—80年代初

目的地涉及美国、欧洲等;以学习自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为主;公费留学生层层选拔,留学群体呈现出精英化的特点

80年代初—2000年

目的地遍及世界各国;自主选择各类专业;公费自费都有;留学群体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

——摘编自张雪蓉《浅析建国60 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材料二   1993年以来党和国家形成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留学工作方针。国家还通过科研制度创新、工作分配改革、荣誉表彰激励等方式吸引留学人员回国。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内机会越来越多,“海归潮”涌现。

(1)依据材料一,指出 1949 年到 2000 年我国留学教育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2)依据材料二,分析“海归潮”出现的原因。
(3)请你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拟定一条宣传标语。
2024-05-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王店乡初级中学5月份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2024-05-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以来历年高考人数与录取人数对比(部分)

年份

高考人数(万人)

录取人数(万人)

录取率

1982年

187

32

17.1%

1989年

266

60

22.56%

1999年

288

160

55.56%

2009年

1020

629

61.67%

2019年

1031

820

79.53%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连续在锂电池技术、电控技术和5G技术开发等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拥有新能源电车80%以上的专利,实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迅速崛起,2021年中国8大品牌占全球新能源车总销量的28.23%。

(1)根据材料一,我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有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请再举一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成就。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江西·专题练习
7 . 教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先贤引领】

材料一   教育,不分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应该受到教育。在教育面前,不分贫贱富贵,各个阶层都应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教育思想。他的这种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表明了孔子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不易与伟大,具有重大的社会进步意义。

——摘编自王珏《孔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

【时代变迁】

材料二   17世纪80年代到18世纪80年代的100年中,法国男性的识字率从29%增加到47%,女性的识字率从14%上升到27%;在苏格兰,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男性识字率从25%提升到78%;在英格兰,17世纪中期的男性识字率大概为30%,18世纪中后期到了60%以上。

——摘编自蒂莫西·布莱宁《追逐荣耀1648—1815》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的识字率迅速上升的原因。

【教育发展】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教育发展出现的新趋势。

【长远展望】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
2024-04-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江西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8 .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摘编自《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

高潮时期主要方向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光
绪年间
留日甲午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民国初
五四前后
留美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等。
留法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留苏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公费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涉及欧美等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批幼童留学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赴日留学高潮形成的背景。请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杰出代表中任选一位概括其对近现代历史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50年代产生“留苏热”的原因,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留学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4-04-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地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正式启动“211工程”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

——摘编自新华出版社《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3)综上探究,请你谈谈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2024-04-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国务院批转的一份文件通知,其主题内容最有可能是(     

A.高校应当向广大工农开门B.加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C.恢复长期中断的高考制度D.坚持“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2024-04-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