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58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
(1)8世纪中期,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1871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1853年要求日本打开国门——
(4)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全真模拟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孔子像             图B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1)材料一中图A人物是______(历史时期)后期鲁国人,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汉武帝在图B中①处______(地点)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等五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12世纪,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依据材料二,任选两个角度概括从唐代至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面空白方框中应填入的是(     

A.阿拉伯帝国B.东罗马帝国C.查理曼帝国D.日耳曼帝国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集团校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4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494年,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长安。(     
改正:
(2)1949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改正:
(3)8世纪前期,亚历山大帝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最终形成了西欧封君与封臣的等级制度。(     
改正:
(4)1934年,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墨西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正: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公元7-13世纪,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希腊、罗马、印度、波斯、中国等国的文化营养,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并加以发扬光大,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表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A.建立了伊斯兰教B.沟通东西,兼收并蓄
C.统一了阿拉伯半岛D.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大唐西域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
(2)《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
(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荷马史诗》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     )
(4)列夫·托尔斯泰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四十二中学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7 . 13世纪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同时期一些西欧城市的大学也具有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的司法特权。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体现了行会的权威B.都反映了西欧司法体系混乱
C.都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华学校等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多次引用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的数据,西班牙学者在阿拉伯科学家查尔卡里《托莱多天文表》的基础上改编出《阿尔方索天文表》。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欧洲科学发展B.借鉴了他国先进文化
C.复兴了欧洲古典文化D.传承了东方优秀文化
9 . 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值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波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两次改革使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依据材料指出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中国在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似于明治政府时期的改革是什么?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说的这番话,针对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该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俄国的什么制度在该事件中被废除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用什么政策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实行新政的?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改革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大化改新前,部民是主要生产者,没有人身自由。大化改新后,国家占有土地,颁发公民口分田,以租庸调的形式向公民征收国税和课以徭役,而公民紧缚在口分田上,以臣属关系依附于国家。这说明大化改新(       
A.提高了地方管理职能B.加强了武士阶层的力量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推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