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逐利的特性决定了欧洲资产阶级绝不会满足于狭小有限的欧洲市场,必然要将手脚伸向更广袤的海外市场。“15世纪结束时葡萄牙人开始了对亚洲的渗透,西班牙人开始了对美洲的渗透。在其后的250年间,整个西半球和亚洲的重要部分都被置于欧洲的统治和控制之下。”到19世纪中后叶,西方国家最终确立了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西方赢得世界,并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或宗教的优势,而是通过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交通技术,在世界各地到处扩张和掠夺,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当世界迈入20世纪时,文化的惯性使德国、日本等国家在面对世界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时,一再举起“暴力”大棒,直至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颜旭《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2)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不断对外扩张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几百年时间不停对外扩张的原因。

2 . 材料一:(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929-1933年,日本外贸商品出口额减少了76.5%,商品进口额减少了71.7%。1929-1930年,生丝价平均每捆从1350日元下降到500日元。1929~1931年,工业总产值从74.2亿日元下降至49.9亿日元,下降32.9%。春茧价格每贯从7.57元下跌至3.75元,茧价猛跌,给大量养蚕农户沉重的打击,日本全国农民负债从40亿日元扩大至60亿日元。

——《人类经济万年史—日本两战之间经济(上)》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和农地改革,美国还以“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并主动提出缓和日本战争赔偿.用以日本恢复生产。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和发展机遇。……战后的日本迅速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了国际竞争体系,并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引进国际尖端技术,重视对国民科学技术的教育,做到教育先行、人尽其才、学以致用。

——张婷《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原因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西化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为摆脱这次危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战后日本崛起的外因和内因。
(4)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这些措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3 . 1914年秋,当更多的欧洲国家被卷入一战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0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                                 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苏联成立
1929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随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3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5                              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7                              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                              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会议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918年一战结束,只是欧洲短暂且不平静的20年休战的开始。


请从材料一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要求:①完成两个角度的原因概括②史实归纳准确,原因表述清晰)
2022-07-05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01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

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归纳这种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什么?
(3)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是谁?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4)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018-01-01更新 | 4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在复习某次世界大战时做了如下归纳,他归纳的内容应当属于(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加紧扩张
A.二战的背景B.一战的过程
C.二战的性质D.一战的影响
2024-03-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做了如下归纳。他归纳的内容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展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对外扩张
A.背景B.过程C.性质D.影响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同学复习某次世界大战时做了如下归纳,他归纳的内容应当属于(  )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展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加紧对外扩张
A.一战的过程B.二战的背景C.一战的性质D.二战的影响
2022-04-28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云南省昆明第十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探究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法西斯战争具有空前的残酷性、疯狂性、野蛮性。已非一般意义上的帝国主义掠夺和争霸战争,而是以反对“人类”为目的“种族灭绝战”。法西斯是人类之敌,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害。

材料二 德国的备战

希特勒的扩张计划:首先是建立一个以大德意志为核心,包括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部分有大量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其次是打败法国和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并以此作为称霸世界的基础;最后向海外扩张,击败英、美,称雄全世界。

一战结束不久,德国海军档案局就出版了《1914-1918 年海战》,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突出强调“制海权的概念”。

1938年初,英、法被希特勒列为德国最主要的敌人,以主力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袭击而在西线坚守的“绿色方案”已取代了防御性的“红色方案”,希特勒本人直接掌管了军队,扩张计划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生产了Me-109D 、Me-109E、Me-110C 歼击机以及Ju-87A、J-87B、He-111F、He-111P、Do-17M、Do-17P、Ju-88A等型号新型轰炸机。产量也由1934年的不足1 000架上升到1939年的4 370架。

材料三 1945年,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攻德国本土作战。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苏军共歼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俘虏德军官兵4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 500余辆、飞机4500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西斯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举一史实,证明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是“种族灭绝战”。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法西斯在战前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3)材料三反映德国法西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2-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历程引发世人的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3年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仅1.3倍,德国工业的起飞……使得瓜分市场和殖民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建立幅员辽阔的殖民帝国,从19世纪末起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重心……最终促成了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材料二   危机造成了世界市场容量的缩小,给所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生活都带来影响。……无法以“经济兼并”的方式去获取赖以生存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也就构成了德国……易于求助于战争的特点。纳粹党鼓吹战争……成了垄断资本家在危机时刻理想的工具。

——《德国通史》

材料三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指的是德国、意大利、日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70—1903年德国工业生产对比英国的结果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如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中,以德国为主导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对外政策的重心”与“纳粹党鼓吹战争”的共同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头怪兽”的出现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列举其中一例与德国有关的“恶劣事件”。
(4)综合上述探究,总结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德国在对外政策上的特点。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正确态度?
2020-05-03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能力提优测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原点,以其前因后果为纵轴、左邻右舍为横轴、构建历史的经纬网,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历史知识。请以“经济大危机”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机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5%-20%,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然而,“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却加剧了贫富差距,使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2018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矛盾?

材料二 到1932年,苏联的这一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但是苏联不断发展的经济却不知为何从这场危险而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       

——《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2)材料二中苏联从“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与当时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材料三 德、日、意等国把解决过剩产能的希望转向国外市场,加大国内工业结构向军事化转化:美国从市场万能的神话走向政府部分干预,加大了国民福利支出……这些结构性调整虽部分缓和了大萧条的危害,但难以促使经济真正复苏。                                 

——《两次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该危机有哪两类不同的办法?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20-02-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黄石经济开发区·铁山区四棵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