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美英法在西占区,苏联在苏占区,实行币制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和货运,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当时,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质。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大约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621022日晚,肯尼迪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披露了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的消息,宣布将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封锁最初态度强硬,命令华约军队取消一切休假,进入戒备状态,古巴导弹危机一度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美苏在激烈对抗的同时,竭力避免使危机升级到爆发战争。经过联合国斡旋和外交谈判,最终赫鲁晓夫下令撤除苏联在古巴的导弹,保证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肯尼迪表示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后,将解除对古巴的封锁。

——武寅等《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并概括柏林危机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快速解决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从上述危机解决中所获取的智慧。
2024-05-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雅尔塔会议          图二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全志《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的实质。
2023-1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不断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以下是九年级围绕“大国关系”主题展开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首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时说: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大战。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美苏争霸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苏守、70年代苏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个时期。50年代初。在美国有麦卡锡主义代表的反共反苏狂热,此后,意识形态对抗几乎始终伴随着美苏关系的发展。1957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双方竞相研制和发展战略核武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军备竞赛进入了战略防御系统、宇宙空间军事化新时期。

——摘编自《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缘由探析》、《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法德关系大事记(部分)

时间史实信息
1916德法在凡尔登展开阵地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
1919巴黎和会召开,德国被迫接受《凡尔赛条约》中的苛刻条款
19406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沦陷
195059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立即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和接受。
19631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三访巴黎,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
196548法、德等六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共同体,至此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步向社会、政治、安全等领域推进。
19611973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4.5%,法国为5.6%,其中1970年至1973年,欧共体内部进出口额增长了1229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英德两国矛盾冲突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以来法德两国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围绕“大国关系”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24-04-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美学校、天桃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国际会议确立的原则,美苏等大国开始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了在美苏均势基础之上的雅尔塔体系。在这种形势下,欧洲被人为的一分为二,苏联控制了东欧,美国控制了西欧,美苏都在苦心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

战后美国为了扶植西欧,稳定资本主义而提出和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又拼凑了政治军事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了抗衡美国,成立了经合组织,为对抗“北约”,苏联同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样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在美苏的全球战略中都是以欧洲为重点,故美苏将绝大部分的常规和核军事力量及战争资源放在了欧洲,使得美苏在欧洲的力量势均力敌,形成了对峙的僵局。这期间,虽有两次柏林危机,但都未酿成战争,因为美苏都知道,任何一方的冒然行动,对方都不可能轻易让步,都有可能引发战争,战争一旦打起来,肯定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或核战,而核战中是没有真正的赢家。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同时,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对抗和争夺。正是这种均势,才使得雅尔塔体系规定的欧洲格局得以长期维持,没有战争爆发。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据材料,指出二战后美苏全球战略重点在哪一地区。
(2)据材料,归纳美苏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有哪些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苏全球战略的目的。
2023-09-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1万米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爆炸中心区域及附近区域立即被摄氏7000度的高温吞没,造成约14万人死亡。 翌日,日本当局敦促科学家去广岛实地调查,及至获知真相,深深为之战栗。 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造成约7万人死亡。

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一片瓦砾

——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苏联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在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领导下建成了原子反应堆…… 1949年8月29日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美国为了重新占有核优势,加紧研究核聚变技术,1952年11月1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比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大800多倍,美国氢爆炸9个月后,1953年8月12日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英国在1952年和1956年、法国在1960年和1968年分别实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使用了哪一新式武器。 其杀伤力如何?
(2)据材料二,归纳这类新式武器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3)综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保卫国家安全在这类新式武器研制上取得的成果。
2022-06-22更新 | 104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
6 . 美国总统的变迁,见证了美国数百年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材料一   《华盛顿传》目录(节选)

第四章 独立战争第一枪   第五章 临危受命总司令   第六章 合众国在危难中

第七章 两战两捷挽狂澜   第八章 弃守费城藏计谋   第九章 黎明之前的黑暗

第十章 最后一战约克镇   第十一章 能上能下平常心 第十二章 治国安邦显才能

——华盛顿·欧文

【美国评分最高总统——林肯】

材料二   为了使叛乱各州失去战斗力,林肯政府于1862年发表重要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的奴隶都成为自由人,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该宣言的发表是南北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大国崛起》

【美国任期最长总统——罗斯福】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初期,胡佛攻击它是法西斯主义,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过多。但“新政"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法西斯主义,那“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学者指出,1933至1938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并且尊重企业界的感情。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美国冷战总统——杜鲁门】

材料四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的帮助主要是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支持,这对于经济安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来说,是必要的。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着“独立战争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概括华盛顿的伟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重要宣言”指什么?归纳“宣言发表”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指什么?
(5)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历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21-0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大国关系纵横捭阖,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构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两次重要会议。

材料二: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所对应的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仍然是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3)根据材料三,归纳“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国际格局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缘由。

材料四:由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国际新秩序”研讨会日前在罗马举行。……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该理念体现的中国智慧能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超越西方地缘博弈思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应予重视、加强研究。嘉宾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国际法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人民网罗马4月3日电(记者孔歌)


(4)根据材料四,请你简要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对处理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2023-06-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材料一   图片: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本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观点?这个观点之所以能得到与会国共识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发生的事件,是冷战期间美国、苏联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一城,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场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最后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但苏美双方的手已经放在了核按钮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


(2)根据材料二,归纳阻碍人类共同发展的根源有哪些?

材料三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开辟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面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积极推动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积极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积极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国方案秉持公道正义,倡导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为世界和平稳定增加希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现实,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面对全球经济脆弱复苏、减贫成果受到侵蚀、南北鸿沟不断拉大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贡献中国方案,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2023-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气象。

——《复兴之路》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时代》


(1)材料一中的“上谕”标志着哪一事件的开始?比较这一事件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这期间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


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二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简述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各国实现富强的共同经验。
2021-09-20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冷战思维”是一种外交思维。外交思维滋生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正确的外交思维,治国利天下,而谬误的外交思想,则祸国祸天下。

材料一: 冷战思维及冷战形成过程


材料二:冷战思维及危机处理

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除其他秘密渠道外,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都在指责对方,但是也趋于选择谅解,并明确表达了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共识。

——刘金质《冷战史。上册》

材料三:冷战思维下的各国发展


材料四:“冷战思维”在当下

如今的美国政府时刻强调“美国优先”,在贸易问题上蛮横采取单边主义,频繁制造经贸摩擦,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利益敲诈,极限施压,背后仍然是冷战思维。中国是成长中大国,是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政府将贸易制裁主要对象锁定中国,世人都明白其醉翁之意。制造经贸摩擦、发动经贸攻击是美国为强化自身利益,维护霸权地位,打击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资源、实现战略图谋、扩大地缘政治利益的惯用手段,历来如此。

——周锡生《观察   美国四面出击能持续多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提炼出外交思维和冷战出现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在冷战思维下军事上的表现。
(2)1962年,在冷战思维下,美苏之间有何危机?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国领导人处理危机的方式?作为两国领袖基于什么认识,为什么是这种外交行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冷战期间世界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据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一系列行动的实质是什么?面对美国经济上“冷战思维”下的做法,中国应该怎么做?
2020-05-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