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寻丝绸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探中华文明,悟古今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示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①半两钱②纸本地图③三彩骆驼载乐俑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⑤猪纹陶钵⑥帝后礼佛图

【解说文明】

汉之号令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西域都护府第一任都护)。

——《汉书》

(1)请写出属于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展品序号。
(2)请分别简述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府建立的意义。
(3)通过此次活动,请你归纳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的特征。
2024-03-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图1 秦坑儒谷

史料一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

——《史记·河渠书》

史料二   ……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图2     丝绸之路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边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及产生的影响。
(2)史料一、二指的都是什么水利工程?两则史料证实该水利工程有何作用?
(3)观察图2,指出这条商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条商路在古代中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2024-02-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3 .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我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持续发展。

——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生活中的畜牧业生产经验,物质生活中的胡服、胡食、胡床等,精神生活中的胡乐、胡歌、胡舞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生活。

(1)写出图一工具的名称,它出土于哪一古人类遗址?图二的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2)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是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线路图。商人们从A处______(填写地名)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______到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______(填写大洲名称)。
(2)公元前60年,“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得益于当时西汉王朝设立的哪一机构对西域有效的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哪一宗教在汉朝时经此通道传入中国?指出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目的是什么?
2024-02-0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体学科素养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6 .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兴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证史】

                                 图1                                                          图2                                                                      图3
【地图探史】

                                                       图4                                                                                                                                         图5
【古籍载史】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魏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图1、图2反映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什么新现象?并说说图3的用途。
(2)将图4、图5中的ABC信息补充完整。
(3)图4与图5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并说出它们的共同作用。
(4)《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经济的描述有何不同?根据示意图分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1-2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7 .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亚非文明”图


材料二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从宗教到哲学、从道德到法律……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

材料三   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5月15日)


(1)写出材料一中数字所对应的古代文明名称。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诞生的?
(2)请用相关史实佐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材料三为我们如何对待文明交流提供了哪些启示?
2024-01-2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社会试卷
8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带一路”沿途各地特色乡村民居


材料三   “一带一路”成就

已成功举办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45个共建国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文件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陆续建成并投运

中国的目标是沿着“一带一路”将欧亚国家连接起来,打造欧亚大陆经济合作平台。通过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所有参与共建的国家能够得发挥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1)“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通道从中国出发,沿途会穿过a.___________海峡,经过位于___________(填亚洲地理分区)的印度,通过红海,再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b.___________,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
(2)“一带一路”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沿途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很大不同。材料二中,最有可能出现在A地的民居是谁?(填序号)。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二反映出“一带一路”沿途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交流?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意义?
2024-01-2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9 . 我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持续发展。

——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写出图一工具的名称,图二的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三工具的功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2024-01-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10 . 从对外交往看世间风云。为了再现我国的外交风云,某班同学收集到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参与学习思考。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外交往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627-645年玄奘西行16世纪中叶戚继光抗倭
630年日本天皇派出第一批遣唐使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1295年马可·波罗从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意大利1757年清朝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根据材料一总结古代中外交往两个特征。

材料二:“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2)请从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史实中归纳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部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2023-1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