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1 . 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A.吴起变法B.申不害变法
C.邹忘变法D.商鞅变法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2 .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国学B.郡学C.太学D.府学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3 . 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这一学派的思想便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处于“一尊”地位的封建统治思想。“这一学派”是指(  )
A.儒家学派B.法家学派C.墨家学派D.道家学派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4 .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创立科举制度D.册封鲜卑贵族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非选择题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2)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6 . 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兴办太学,所用的教材主要是(     
A.《墨子》B.《韩非子》C.《孙子兵法》D.儒家五经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7 .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是
A.民族交融B.国家统一C.中外交往D.经济发展
2018-08-17更新 | 1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8 .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式和民族关系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与下面哪个时期类似(   
A.春秋B.战国C.三国两晋南北朝D.隋唐
2018-08-17更新 | 4次组卷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
9 . 公元494年,把都城迁到洛阳的北魏皇帝的是(       
A.孝文帝B.完颜阿骨打C.耶律阿保机D.元昊
2018-08-17更新 | 1次组卷
综合题 | 容易(0.94)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曾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二中的“他”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019-10-16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