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2022年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因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斯万特·帕博对一块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骼的线粒体DNA区域进行了测序,首次获得已灭绝的人类近亲的DNA序列。由于对线粒体中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带来的信息十分有限,帕博之后承担起了对尼安德特人细胞核内DNA进行测序的巨大挑战,获得了成功,并在2010年发布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帕博带领的研究团队对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一块4万年前的指骨进行了DNA测序,与来自尼安德特人和当今人类的所有已知的序列相比,该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帕博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古人类,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帕博的发现使我们对人类进化史有了新的理解。在智人迁出非洲时,欧亚大陆上至少居住着两个原始人类种群。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丹尼索瓦人则居住在该大陆的东部。在智人向非洲以外扩张和向东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与尼安德特人结合,还与丹尼索瓦人结合,留下了“印”在我们DNA中的痕迹。
由于斯万特·帕博的发现,我们得以了解,来自我们已灭绝的近亲物种的古基因序列,影响了当今人类的生理机能。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在现在人类中存在的丹尼索瓦人的EPASI基因,它赋予了个体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生活在西藏的人中很常见。另一个例子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影响了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产生免疫反应的方式。
请回答:
(1)斯万特·帕博发现了此前未知的古人类是______
(2)斯万特·帕博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先后对尼安德特人骨骼的______DNA进行测序,获得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3)人类起源后,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才演变成现代的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属于人类进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4)西藏人的DNA中最有可能具有古人类______人的基因。
(5)下列四大人种中最有可能不具有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是______。
A.蒙古人种B.欧洲人种C.非洲人种D.澳大利亚人种
(6)研究古人类DNA序列的意义是______
2023-01-0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燕山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进入寒冷的冬季,吃火锅成为很多吃货朋友的首选。在我国火锅的种类丰富,如重庆麻 辣火锅、广东海鲜打边炉、山东肥牛小火锅。因此,火锅的食材十分丰富,比如黄喉、牛上脑、毛肚、百叶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喉”(如图1)吃起来Q弹爽脆,几乎是每一家火锅店的标配,它是牛或猪(如图2箭头所示)主动脉的一部分,主动脉属于______(填结构层次),其中的血液属于______(填结构层次)。

(2)牛上脑(如图3)的口感、颜值俱佳,瘦肉与脂肪均匀相杂,脂肪低、蛋白质含量高,颜色像大理石花纹一样好看。在人体消化道中,这些蛋白质彻底被消化的场所是______,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中都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3)牛是反当动物,休息时常把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到嘴里再次咀嚼,它的消化器官与人有很大的不同。牛有四个胃,图4从左至右依次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三个胃并不分泌消化液,称为“前胃”,只有第四个胃有胃腺,能分泌______。涮火锅的“毛肚”和“百叶”都属于瓣胃,其内表面的乳头状凸起与人体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的功能相似,据此 推测牛的瓣胃具有______功能。
(4)除了肉类和动物内脏,大白菜、筒蒿、胡萝卜等蔬菜也是火锅的重要食材。研究表明人体 必需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来自蔬菜,因此经常食用蔬菜可有效地预防坏血病和______
2023-01-05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2年7月,我国某地中央公园湖水中出现“怪鱼”。园区管理部门确认其为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在尝试使用渔网捕捞未果后决定放水抓捕。
绝大部分鳄雀鳝通过观赏鱼贸易来到我国。随意放生或养殖场逃逸,使鳄雀鳝进入自然水域,其在我国水域中暂时没有天敌,会对原生鱼类带来致命的危害。让我们通过鳄雀鳝档案来认识它。

该公园有5个人工湖组成,之间有涵洞相连。历时一个半月,将近20万立方米的湖水排放到毗邻的湖中,最终在涵洞中捕捉到两条鳄雀鳝。经判断这两条鳄雀鳝为一雌一雄。公园管理部门已对其无害化处理,并对该湖区进行了专业消毒。
此次鳄雀鳝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生物入侵的关注。近期相关部门发布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包括鳄雀鳝、草地贪夜蛾、福寿螺等在内的59个物种。这些物种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重点。
(1)根据文中“鳄雀鳝档案”分析:
①鳄雀鳝原产地所有生物和_____________构成生态系统。
请补全食物链: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鳄雀鳝→_____________
②鳄雀鳝能够在沼泽等缺水环境生存一定时间,是因为:_____________
③鳄雀鳝入侵后会对本地物种产生的威胁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某地公园放水捕鱼过程中及捕捉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_(多选)。
a.放水时,应监控出水口情况,防止鳄雀鳝逃逸
b.捕捉后,应鉴定两条鱼是否成年,避免繁殖产卵造成后续影响
c.不需要对湖底植被、底栖动物进行评估,可以直接注水恢复
(3)请简述入侵地通过引入鳄雀鳝天敌进行防治可能产生的弊端。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科普阅读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的育种和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有卓越的贡献,其中袁隆平院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栽培品种较多。水稻的颖果长5~12mm、厚2~3mm,有多种形状和颜色,可为人类食用,经加工后称大米。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可以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大幅度地提高水稻产量。
在部分品种和原始的野生稻中,有一种非常罕见的个体叫做雄性不育株,即没有花粉或者花粉不育,但雌蕊正常。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神奇的品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而变化:在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这时所有正常品种都能与其传粉和受精,形成杂交后代(即杂交种子);而在短日照、低温下又变成了正常的水稻,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和受精,完成繁殖。这种杂交水稻因为只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间体),所以称两系法杂交水稻(如图)。
目前,我们国家的杂交水稻技术蓬勃发展,水稻产量不断攀升。超级杂交稻成果为中国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1)水稻叶片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制造的糖类,由____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根、茎和果实等其他部位。
(2)据材料可知,袁隆平院士首先发明的两系法杂交技术,其中雄性不育株,即花蕊中___________发育正常,可知其在杂交的过程中提供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_
(3)光温敏雄性不育株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而变化,图中①的条件应该是____________。因此,雄性不育这一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3-01-0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戴胜,中国分布最广泛的鸟之一,常在林地、草地或耕地中觅食蝗虫、蝼蛄、蛾类的幼虫及成虫。可收可放的莫西干发型和醒目的黑白相间翅膀是它的特征。因为花哨的装扮,戴胜成为了网红,但它为什么要如此花哨呢?

研究戴胜的鸟类学家雷斯﹣罗德里格斯与其同事设计了一个实验,测试捕食者是否对漂亮的鸟心存戒备。他们选了四种色彩鲜艳的鸟来进行实验:蓝胸佛法僧、欧洲蜂虎、翠鸟,还有戴胜。雷斯等人订做了一批这四种鸟的石膏模型,一半涂成四种真鸟的鲜艳颜色,一半都涂成土褐色,然后安置在西班牙一个以黑鸢(一种中型猛禽)极多而出名的国家公园里。结果,不论是佛法僧、翠鸟还是蜂虎,它们色彩鲜艳的模型都不能吓阻猛禽,反而因其醒目,遭受了更多的攻击;而戴胜的模型,不管是鲜艳的还是土褐色的,都极少受创。两年的时间里,研究者一共记录了111次猛禽的攻击,只有4次是针对戴胜模型的。似乎当捕食者见到戴胜独特的身体轮廓——长长的“莫西干”头冠和长喙,就会退避三舍,甚至不需要看颜色。
所以,戴胜到底有什么可怕的呢?这就要说到雷斯参与过的关于戴胜的另一个研究了。戴胜俗称“臭姑姑”,繁殖期的雌戴胜和巢会散发恶臭。人们比较了不同性别和不同时期的戴胜的尾臀腺——雄戴胜和非繁殖期的雌戴胜,其分泌物是白色的,没有臭味;但繁殖期的雌戴胜和雏鸟分泌物是棕色的,有恶臭,恶臭物质是由腺体内的细菌制造的。戴胜把自己变得臭气熏天,又是为了什么呢?最简单粗暴的答案,就是像臭鼬一样,这些恶臭被用来抵御捕食者,保护家庭。在繁殖期,母鸟的尾臀腺会扩大至原来的8倍,分泌物的量更是猛增到30倍。母鸟从开始产卵到育雏第八天都会产生臭液,甚至浅青色的卵壳都被染成了棕色,直到育雏末期分泌物才逐渐恢复“正常”。戴胜雏鸟受惊会大量排便,并从尾臀腺挤出一大滴臭液。另外,戴胜很不讲卫生,粪便和食物残渣都攒在窝里,也为恶臭“添砖加瓦”。这一切似乎说明,育雏期的母鸟和雏鸟同心协力,企图用恶臭把捕食者熏跑。这也可以解释戴胜的奇特装扮。对于繁殖期的母鸟来说,恶臭味道与醒目的身体特征(比如莫西干发型)共同出现,表明它是不好吃的;公鸟和非繁殖期的母鸟虽然没有臭味,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外貌,也能够以此吓跑捕食者,获得庇护。此外,腺体内的细菌会产生抗菌素,具有防备病原体的作用。“对抗捕食者”和“对抗病菌”两种功能并不矛盾,还真是一举两得呢!
(1)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戴胜的食物链 _____
(2)请根据文中第二段雷斯等鸟类学家的实验过程,推断他们所研究的问题是 _____。实验中具有真实色彩的戴胜模型与 _____互为对照实验,它们都很少受到捕食者的攻击,说明鲜艳的体色不是降低被捕食风险的主要因素;而土褐色的戴胜模型与 _____互为对照实验,戴胜模型依然很少受到捕食者攻击,说明 _____
(3)繁殖期的雌戴胜和雏鸟与它们腺体内的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_____;雌鸟和雏鸟在繁殖期产生恶臭这一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_____,这是 _____的结果。
(4)下列叙述的各种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与戴胜不相符的是    
A.蝴蝶翅上有类似鹰眼的斑纹
B.臭鼬遇到危险放臭屁
C.不同季节雷鸟的羽色不同
D.刺蛾幼虫全身长满植刺和毒毛
2023-01-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菟丝子是一种中医良药,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菟丝子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然而由于大面积开荒、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菟丝子资源日渐短缺。菟丝子寄主以大豆最好,人工种植菟丝子,已是弥补菟丝子不足之良策。请回答:
(1)菟丝子是一种黄白色草本植物。菟丝子和大豆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______
(2)和大豆叶肉细胞相比,菟丝子细胞中没有______,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菟丝子既不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合成有机物,也不能释放______到空气中。
(3)菟丝子这种通过寄生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称为______(填“自养”或“异养”)。
(4)目前人们采用菟丝子寄生大豆的方法以满足菟丝子药材供不应求的状态。研究人员分别统计了种植户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如下。
产量(kg/hm2价格(元/kg)产值(元/hm2总产值(元/hm2
菟丝子寄生大豆组菟丝子600~75040.0~60.030000~4500033750~50625
大豆750~11255.03750~5625
单种大豆组大豆3750~45005.018000~2250018000~22500

①研究人员研究菟丝子寄生大豆人工栽培技术现状的方法是______
②菟丝子寄生大豆组的大豆产量明显低于单种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③菟丝子寄生大豆组总产值高于对照组,说明合理利用____________既能为医药业提供原料,也能使种植户增加收入。
2023-01-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燕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黄酮,有降血脂,软化血管、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以沙棘黄酮为原料开发的药品如:心达康片、醋柳黄酮片等,在治疗心绞痛、冠心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沙棘中的黄酮类组分主要发挥抗氧化活性,此类有机物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
(2)沙棘叶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水平。在显微镜下观察沙棘叶片的横切,结构如图2所示,能够观察到其叶肉细胞为[②],属于________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为了探究沙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量,科研人员测得了沙棘叶、果实和种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如下表所示)。

品种

名称

总黄酮量/[mg·(100g)-1]

果实

种子

品种1

蒙古沙棘亚种

438.95

80.74

57.67

品种2

杂交沙棘亚种

441.24

81.36

57.73

品种3

深秋红沙棘

429.39

79.67

54.13


结果表明不同种沙棘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_________(填器官)中的总黄酮量最高;通过不同品种沙棘总黄酮量的比较,品种__________最适合用于药品的开发。
(4)为快速提取沙棘中的黄酮,科研人员绘制了黄酮含量随提取温度变化的规律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为最佳提取温度;本实验的结论(即描述提取温度与黄酮含量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现代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虽然属于熊科,但大熊猫的前掌很特殊,除了前掌五指外, 有一根增大的腕骨有拇指状结构,能与其他5个“手指”合作抓取竹子,被称为“伪拇指”。尽管大熊猫的伪拇指非常有名,但它只是一个相当简陋的小而扁的结构,曾让早期的解剖学家迷惑不解。

近日, 一研究团队在中国云南省昭通市水田坝发现了700万~600万年前的始熊猫伪拇 指化石(图1)。伪拇指的实质是桡侧腕部演化出的籽骨,对竹子的抓握十分关键,该化石是熊猫取食竹子的最早证据。
现生大熊猫的桡侧籽骨在靠近末端处有一个急剧内弯的钩,其功能是靠单一骨骼形成的 抓钳。与人类具有两个指节的拇指形成对比的是,人类拇指的末端一节可以弯曲以便于抓握   (图2)。始熊猫的桡侧籽骨缺乏末端的弯钩,表明进化过程分为两步:伪拇指最初简单伸长, 后来出现更精细的末端弯钩,同时伴随着末端的轻微缩短。无论是绝对长度还是相对长度, 始熊猫的伪拇指都超过其现生后代,只是缺乏大熊猫的末端弯钩。然而,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熊猫的伪拇指没有进一步增大。
研究表明,肥胖的熊科动物都是跖行式,即走路时以前、后脚掌接触地面。强烈伸长的桡 侧籽骨更有利于抓握竹子,但不可避免地与长距离行走产生冲突,任何桡侧籽骨的进一步增 大都会导致更显著地突出于掌面,从而对行走产生干扰,通俗地说,就是会“酪脚”。因此,现 生大熊猫通过伪拇指末端向内急剧弯曲成钩状和外侧变平来均衡功能间的相互冲突。在现 存的熊科动物中,只有大熊猫有一个大的肉质垫来缓冲桡侧籽骨,表明这种骨骼的承重功能很重要。
(1)研究大熊猫伪拇指和进食方式相关这一 问题的直接证据是 _________
(2)在大熊猫吃竹子时,伪拇指能够配合五指进行对握,这种五指弯曲的动作是肌肉收缩牵动 指骨绕 ______ 运动的结果。大熊猫的伪拇指是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的。从进化 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 ________ 的结果。
(3)对于熊猫来说桡侧籽骨 __________ (填“有弯钩”或“无弯钩”)是有利变异。
(4)文中推测熊猫伪拇指没有进一步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传统酱油酿造采用的是长周期开放式的酿造工艺,酿造过程中涉及自然界众多微生物类群的参与。

表培养法获得微生物的种类及所占比例

类群

最相似模式菌株名

数量(比例,%)

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27(44.3)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15(24.6)

Bacillus subtilis

8(13.1)

Bacillus lincheniformis

6(9.8)

Bacillus vallismortis

4(6.6)

Bacillus sonorensis

1(1.6)

霉菌

Aspergillus niger

7(58.3)

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

4(33.3)

Fusarium oxysporum

1(8.3)

酵母

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

17(94.4)

Candida parapsilosis

1(5.6)


(1)经检测,某地区传统酱油的发酵酱醅[pēi](如图1所示)中微生物种类及所占比例如表所示。与霉菌和酵母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___,因此属于原核生物。
(2)表中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_________类群,环境适宜时其繁殖方式为_________生殖。
(3)小明在网上搜集到两幅表1中微生物的菌落照片,由于未做标记弄混了所属类群,请你帮他判断一下,照片_________(选填图2中的字母)是霉菌菌落的照片,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表发现,发酵酱醅中的细菌类群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一个属。经鉴定发现,地衣芽孢杆菌在细菌类群中所占比例最大,为_________%,地衣芽孢杆菌可能对这种酱油独特风味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2023-01-0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曾是北京的石灰矿区,长期削山采石,使山体岩石裸露,烟尘弥漫。经过近二十年的综合治理,现已成为城市绿肺。
(1)为了在裸露的岩石坡面上恢复植被,人们采用“客土喷播”技术。
①客土是经过加工后的外来土壤,土壤中添加了建筑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植物种子等。建筑垃圾被破碎后添加进去以增加土壤孔隙度,为种子萌发提供了充足的______;厨余垃圾中富含的有机物在______等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______
②客土喷播到坡面上,形成约20cm厚的土层。结合当地干旱少雨的条件,以下适合进行客土喷播的植物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序号

物种

根系主要分布深度

生长习性

A

皂荚

20-80cm

耐寒,较耐干旱,生长速度慢,寿命长

B

胡枝子

5-25cm

根系发达,耐阴、耐寒、耐干旱、耐贫瘠

C

高羊茅

0-10cm

耐旱性强,耐土壤贫瘠,抗病性强。

D

剪股颖

0-25cm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排水良好沙质土,抗病力较强


(2)工作人员使用多种方法增加植被,这是由于植物作为______者,能吸引昆虫、鸟类等小动物在此安家落户。随着动植物种类逐渐增加,动植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形成的______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______,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经多年修复,该处达到了国家森林公园的标准,成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2023-01-0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