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3 道试题
1 . 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隔水加热的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向培养皿中叶片滴加的液体是     ,此操作依据的原理是     ;稍候用清水冲洗叶片,叶片见光部分变成     色,说明有     产生.
(2)实验中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016-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1
2 . 下图是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瓶中放有萌发的黄豆种子,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呼吸作用释放的是________ 气体;
(2)释放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 ;
(3)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的是________ 。
3 . 如图所示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在锥形瓶中,除清水外,还应滴几滴红墨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装置中的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主要目的是增强枝条的__________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
(3)取两组图示装置,甲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只有树皮,乙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只有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脉变红的是组__________
(4)用清水冲洗从锥形瓶中取出的枝条,其目的是__________,把该枝条作茎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瓶子编号
种子的数量(个)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条件均适宜)
A
3
少量水,20℃
B
3
无水,20℃
C
3
少量水,-10℃
D
3
水淹没种子,20℃
(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_____ 两瓶做对照实验。
(3)A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_____ ,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_____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___________
5 . 为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与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②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③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_________________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1-12七年级·山东滨州·期中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是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4小时。
3.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_____ 色变成 _____ 色。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_____
6.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_____ 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_____
12-13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
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7 . 有一次小刚从菜市场买回一袋“豆芽菜”放在光下,下午打开一看,惊奇地发现“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和老师。老实说:“要解开这个谜只有靠你自己,你想办法自己研究去。”你愿意和小刚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吗?
(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
你提出的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对叶绿素的形成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①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内。②甲放在           下培养,乙放在            下培养。
注意:甲、乙仅有这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这样甲、乙就是一组
       实验。
(4)结果预期: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
(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2016-11-18更新 | 96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12九年级·安徽安庆·学业考试
8 . 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 _____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 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了 _____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_____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 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 _____
2016-11-18更新 | 849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兰考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9 . 探究与创新
分别有六个装有豌豆种子的罐头瓶,其中1、2、3号瓶放置在温暖的地方,4、5、6号瓶放置在寒冷的地方,1、4号瓶不加水;2、5号瓶洒入少量清水;3、6号瓶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几天以后,只有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而其余的5个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
1.缺乏温度条件的种子有:_______2.缺乏水分条件的种子有:_______3.缺乏空气条件的种子有: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必须的,缺一不可。
5.就豌豆的种子萌发的本身条件看:一是_______必须完整,二是_____必须肥厚。
10 .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__________(气体),这是由于植物进行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在甲图实验中,为了设置对照,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中的__________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____(气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