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据报道,中国北方地区90年代至今发生过数十次特大沙尘暴。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环境过度开发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外来物种的入侵D.地壳运动过于频繁
2022-04-17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生物-2022年山东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3 . 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下列做法对开展“碳中和”工作不利的是(       
A.关闭污染企业,排放不合格坚决不生产B.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 . 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衣藻是一种植物,不能运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如果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就可以断定它是单细胞生物
C.草履虫的表膜同时具有气体交换、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如果水体中氮磷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淡水中称作赤潮,危害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2022-03-07更新 | 83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012·广东·一模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盲目的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里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2021-12-06更新 | 238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届山东省滕州市党山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生物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6 .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D.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2021-11-27更新 | 176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初级中学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作为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的是
A.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B.家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种草,保护环境D.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8 .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我国因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如下碳循环示意图:

(1)减轻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措施是减少图中的__(填图中数字),__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请写出上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若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低于周围海域,这是因为__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索“碳中和”,建立一个“小球藻—腐生菌循环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其中通过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为小球藻提供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小球藻可进行__(填图中数字),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循环净化器还必须提供的外部条件是:__
(4)中国在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开发使用多种可再生资源,请你列举2种,__
(5)“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出2个低碳行为:__
(6)核废水会引起海洋中的生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因此产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由于核污染增加了变异的可能性,因此生物产生不利变异的可能性会大大__
2021-10-0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年中考七模生物试题
9 . 2021年全国两会,“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       ]______,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此外植树造林还能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______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______,伴随着食物链中碳的流动,能量的流动会逐级递减,若生产者体内有1 000焦的能量,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最多是______焦。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却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4)“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保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______(至少写出2条)。
2021-10-01更新 | 4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生物试题
10 . 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雾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D.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2021-09-17更新 | 29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届山东肥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